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43.080.01 T 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条件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Onboard hydrogen system- Specifications 2011-09-29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990—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全世、朱家班、何云堂、杨伟斌, 1 GB/T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车载氢系统的技术条件。 动汽车。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2454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GB/T2454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2677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 3 术语和定义 GB/T2454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氢系统 Ehydrogen system 从氢气加注口至燃料电池进口,与氢气加注、储存、输送、供给和控制有关的装置,参见附录A。 3.2 主关断阀 main shut off valve 一种用来关断从储氢容器向该阀下游供应氢气的阀。 3.3 储氢容器单向阀 containercheckvalve 储氢容器主阀中的一种用来防止氢气从储氢容器倒流回其加注口的阀。 3.4 压力调节器 pressure regulator 将氢系统压力控制在设计值范围内的阀。 3.5 压力释放阀 pressure relief valve 当减压阀下游管路中压力反常增高时,通过排气而控制其压力在正常范围的阀。 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车载氢系统应符合GB/T24549的规定,且车载氢系统及其装置的安装应能在正常使用条件 1 GB/T26990—2011 下,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4.1.2氢系统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其他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氢系统设 计应最大限度减少高压管路连接点的数量,从设计上保证管路连接点施工方便、密封良好、易于检查和 维修。 4.1.5氢系统中使用的部件、元件、材料等,例如,储氢容器、压力调节器、主关断阀、压力释放阀、压力 释放装置、密封件及管路等应是符合相关标准的合格产品。 4.1.6主关断阀、储氢容器单向阀和压力释放装置(PRD)应集成在一起,装在储氢容器的端头。主关 断阀的操作应采用电动方式,并应在驾驶员易于操作的部位,当断电时应处于自动关闭状态。 4.1.7应有过流保护装置或其他措施,当由检测储氢容器或管道内压力的装置检测到压力反常降低或 流量反常增大时,能自动关断来自储氢容器内的氢气供应;如果采用过流保护阀,应安装在主关断阀上 或紧靠主关断阀处。 4.1.8每个储氢容器的进口管路上应装手动关断阀或其他装置,在加氢、排氢或维修时,可用来单独地 隔断各个储氢容器。 4.2储氢容器和管路 4.2.1不允许采用更换储氢容器的方式为车辆加注氢气。 200mm的距离。尤其管路接头不能位于密闭的空间内。高压管路及部件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要可靠 接地,或其他控制氢泄漏量及浓度的措施,即便在产生静电的地方,也不会发生安全问题。 在行李舱或其他通风不良的地方时,应设计通风管路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泄漏的氢气及时排出。 4.2.4储氢容器和管路等应安装牢固,紧固带与储氢容器之间应有缓冲保护垫,以防行车时发生位移 和损坏。当储氢容器按照标称工作压力充满氢气时,固定在储氢容器上的零件,应能承受车辆加速或制 动时的冲击,而不发生松动现象。有可能发生损坏的部位应采用覆盖物加以保护。储氢容器紧固螺栓 应有防松装置,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储氢容器安装紧固后,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上应能 承受8g的冲击力,保证储氢容器与固定座不损坏,相对位移不超过13mm。 4.2.5支撑和固定管路的金属零件不应直接与管路接触,但管路与支撑和固定件直接焊合或使用焊料 连接的情况例外。 热胀冷缩影响,管路弯曲时,其中心线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管路外直径的5倍。两端固定的管路在其中间 应有适当的弯曲,支撑点的间隔应不大于1m。 4.2.8对可能受排气管,消声器等热源影响的储氢容器、管道等应有适当的热绝缘保护。要充分考虑 使用环境对储氢容器可能造成的伤害,需要对储氢容器组加装防护装置。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储氢容 器应有必要的覆盖物或遮阳棚。 4.3氢气泄漏量及检测 4.3.1氢气泄漏量:对一辆标准乘用车进行氢气渗透量、泄漏量评估时,需要将其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空 间内,增压至100%的标称工作压力,确保氢气的渗透和泄漏量在稳态条件下不超过0.15NL/min。 2 GB/T26990—2011 测氢气的泄漏量,并将信号传递给氢气泄漏警告装置。 4.3.3在驾驶员容易识别的部位安装氢气泄漏警告装置;该装置能根据氢气泄漏量的大小发出不同的 警告信号。泄漏量与警告信号的级别由制造商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决定。一般情况下,在泄漏 量较小时,即空气中氢气体积含量≥2%时,发出一般警告信号;在氢气泄漏量较大时,即空气中氢气体 积含量4%时,立即发出严重警告信号,并自动关断氢供应;但如果车辆装有多个氢系统,充许仅关断 有氢泄漏部分的氢供应。 4.3.4当氢泄漏探测器发生短路、断路等故障时,应能对驾驶员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4.4加氢口 4.4.1加氢口应符合GB/T26779的规定。 4.4.2加氢口的安装位置和高度要考虑安全防护要求并且方便加气操作 4.4.3加氢口不应位于乘客舱、行李舱和通风不良的地方。 4.4.4加氢口距暴露的电气端子、电气开关和点火源至少应有200mm的距离。 4.5压力释放装置和氢气的排放 4.5.1压力释放装置 为防止压力调节器下游压力异常升高,允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通过压力释放阀排出氢气; 一关断压力调节器上游的氢气供应 4.5.2氢气的排放 当压力释放阀排放氢气时,排放气体流动的方位、方向应远离人、电源、火源。放气装置应尽可能安 装在汽车的高处,且应防止排出的氢气对人员造成危害,避免流向暴露的电气端子、电气开关器件或点 火源等部件。 所有压力释放装置排气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不应直接排到乘客舱和行李舱; 一不应排向车轮所在的空间; 一不应排向露出的电气端子、电气开关器件及其他点火源; 一不应排向其他氢气容器; 一不应朝本车辆正前方排放。 4.6压力表和氢气剩余量指示表 驾驶员易于观察的地方,应装有指示储氢容器氢气压力的压力表,或指示氢气剩余量的仪表。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2 22:12:5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925.6 KB)
分享
友情链接
DB13-T 5087-2019 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 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 河北省.pdf
奇安信 2020年Android平台恶意样本整体态势分析报告.pdf
GB-T 37580-2019 聚乙烯 PE 埋地燃气管道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要求.pdf
DB31-T 1242-2020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 上海市.pdf
法律法规 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2021-11-25.pdf
T-NIFA 23—2023 公共数据在企业征信领域应用的指南.pdf
GB-T 42864-2023 液化天然气的取样设施及取样性能检验.pdf
GM-T 0026-2023 安全认证网关产品规范.pdf
GB-T 41974.1-2022 塑料 色母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pdf
DB42-T 1865.6-2022 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规范 第6部分:运维管理 湖北省.pdf
GB 9706.255-2022 医用电气设备 第2-55部分:呼吸气体监护仪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pdf
GA-T 913-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安全审计产品安全技术要求.pdf
DB13-T 5394-2021 冶金企业煤气管网安全管理规范 河北省.pdf
DB3301-T 71-2019 数字城管系统运维服务规范 杭州市.pdf
清华大学 AIGC发展研究1.0版0.92.pdf
T-CSRS CSRS—2022 中国睡眠医学中心建设指南.pdf
舟山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pdf
GB-T 42927-2023 金融行业开源软件测评规范.pdf
GB-T 33200-201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pdf
GB-T 14331-2017 自动卷簧机 精度.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925.6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