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0/39
2310
牡丹江市 地方 标准
DB 2310/T 076—2022
黑木耳菌渣栽培花脸香蘑技术规程
2022 - 12 - 12发布 2023 - 01 - 11实施
牡丹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2310/T 076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盛春鸽、王延锋、潘春磊、史磊、王金贺、刘姿彤、张鹏、于海洋、赵静、闫
水华、王远杭、潘绍玉、傅迎军、张星哲。
DB 2310/T 076 —2022
1
黑木耳菌渣栽培花脸香蘑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花脸香蘑 (lepista sordida) 栽培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培养料及其堆制发酵、栽培管
理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黑木耳菌渣为主要原料栽培花脸香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 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脸香蘑
花脸香蘑又名丁香蘑、花脸蘑、紫晶香蘑、紫花脸等,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
口蘑科、香蘑属(附录 A)。
3.2
木耳菌渣
黑木耳菌渣是指栽培黑木耳以后剩下的固体物料,包括基质原料和菌丝体。
4 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性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生产场地的
环境条件具体按 NY/T 2375 和NY/T 5010 执行。
5 菌种
DB 2310/T 076 —2022
2 菌种质量与生产 5.1
菌种要求菌丝绒毛状、均匀、舒展、边缘整齐,菌龄适宜,无老化、退化现象。菌种生产应符合 NY/T
528的规定,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6 培养料及其堆制发酵
培养料配方 6.1
配方1:黑木耳菌渣 99%,石膏1%。
配方2:黑木耳菌渣 74%,牛粪25%,石膏1%。
培养料发酵 6.2
6.2.1 培养料预处理
将无污染的黑木耳菌渣剥去菌袋,粉碎后置于阳光充足的开阔地晒干,按配方比例将黑木耳菌渣和
干牛粪等混拌均匀,含水量 58%~60%。
6.2.2 培养料堆制发酵
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堆成宽 1.5 m~2.0 m,高1.5 m,长度不 限的料堆进行自然发酵。在堆顶部和两
侧用木棍打若干贯穿通气孔,孔直径 10 cm左右,孔距 40 cm~50 cm。当温度达到 55 ℃以上时保持 1 d~
2 d,开始翻堆,并补充水分,整个发酵期间翻堆 2次~4次,堆制全过程大约需 20 d~25 d。发酵结束
后及时散堆, 添加 1%石膏, 然后利用适量石灰将黑木耳菌渣发酵料的 pH调节至7.0~7.5, 料温降到 30 ℃
以下时播种。发酵好的培养料呈褐色、疏松、不粘、不朽、无异味,含水量 60%左右。基质原料、化学
添加剂种类和用量以及基质处理方法具体按 NY/T 5099 执行。
7 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方式 7.1
大棚床栽。
栽培场所 7.2
大棚应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
播种时间 7.3
自然条件下,适宜播种时间为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气温稳定在 20 ℃以上即可 )。出菇大棚如果温度
适合,可全年栽培。
栽培用料 7.4
7.4.1 生产用水
符合GB 5749的规定。
7.4.2 覆土用土
DB 2310/T 076 —2022
3 使用无污染、无病虫、肥沃、疏松、 pH 5.7~7.0的土壤,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播种 7.5
7.5.1 整地做畦
清除场地杂草,四周开好排水沟,一般畦床底宽 1.2 m,面宽1.0 m,畦面高 10 cm~15 cm,畦间距
40 cm~50 cm。修成龟背型。不能有积水,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5.2 场地消毒
整地作畦后进行场地消毒,所用药剂具体按 NY/T 393 执行。
7.5.3 铺料播种
铺料之前先在畦床底部均匀撒上一层石灰, 然后从下到上采用 “ 3层料2层菌” 的方式进行播种, 即:
下层铺设厚度为 10 cm~15 cm栽培料,铺设平整后在料面播撒一层菌种,中层铺设厚度为 1 cm~2 cm
栽培料,料面再播撒一层菌种,上层最后覆盖一层厚度为 1 cm~2 cm的栽培料,并压实整理成龟背状,
投料量为 10 kg/㎡~15 kg/㎡(培养料干重 ),播种量为 1.0 kg/㎡~1.5 kg/㎡。
发菌管理 7.6
发菌期间温度控制在 22 ℃~26 ℃,不需要光照。
覆土 7.7
播种后20 d左右,表层料面长满菌丝即可覆土。覆土厚度 2 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再覆盖草帘保
湿。
出菇管理 7.8
覆土后保持土壤湿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0%~85%,温度在 23 ℃~25 ℃。覆土后 15 d~25 d,
料面菌丝扭结,形成紫色原基,此时撤去表面草帘,确保菇棚内空气新鲜,温度在 22 ℃~26 ℃,空气
相对湿度在 85%~90%,200 Lx~300 Lx的散射光照, 5 d~7 d后子实体成熟。
转潮管理 7.9
一潮菇采收结束 后,清理料面,补平覆土,加大通风量,停水养菌 3 d~5 d后喷水增湿,催蕾,再
按7.8方法管理。
8 采收
采收标准 8.1
当子实体菌盖稍平展,边缘即将出现波状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 8.2
采收时用手抓住菇脚的基部,轻轻转,松动后,按住周围基物再向上拔起,避免损伤周围小菇蕾。
轻拿轻放。
9 病虫害防治
DB 2310/T 076 —2022
4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宜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
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和NY/T 1276标准要求。
10 生产档案
建立可追溯的生产档案,内容包括花脸香蘑栽培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培养料及其堆制发酵、栽
培管理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和生产归档等。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3年。
DB 2310/T 076 —2022
5 A A
附录 A
(资料性)
花脸香蘑概述
花脸香蘑又名丁香蘑、花脸蘑、紫晶香蘑、紫花脸等,隶属于真菌界( Fungi)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ales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 香
蘑属 (Lepista)。
野生花脸香蘑广泛分布于东北、西北、内蒙古、华中等地区,花脸香蘑菌盖直径 4.0 cm~8.0 cm,
幼时半球形,后平展,幼时中部下凹,湿润时半透明或水浸状。新鲜时紫罗兰色,失水后颜色渐淡至黄
褐色,边缘内卷,具不明显的条纹,常呈波状或瓣状。菌肉淡紫罗兰色,较薄,水浸状。菌褶直生,有
时稍弯生或稍延生。中等密,淡紫色。菌柄长 4.0 cm~6.5 cm,直径0.3 cm~1.2 cm,紫罗兰色,实心,
基部多弯曲。初夏至夏季群生或近丛生于田野路边、草地、草原、农田附近、村庄路旁。
花脸香蘑营养丰富,子实体中 富含硒、锗、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
质,其液体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图A.1 花脸香蘑子实体
DB2310-T 076-2022 黑木耳菌渣栽培花脸香蘑技术规程 牡丹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4 09:27: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