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0/39
2310
牡丹江市 地方 标准
DB 2310/T 078—2020
黑木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2022 - 12 - 12发布 2023 - 01 - 11实施
牡丹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2310/T 078 —2020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史磊、王延锋、 王金贺、刘姿彤、盛春鸽、张鹏、闫水华、王远杭、于海洋、
赵静、徐德海、潘春磊、师红财、孙志远、傅迎军、张星哲。
DB 2310/T 078 —2020
1
黑木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袋栽黑木耳病虫害防治的术语和定义、 主要病虫害、 防治要求、 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记录与建档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袋栽黑木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0 压力容器 (所有部分 )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 黑木耳菌种
NY/T 1276 -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原物 pathogen
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真菌、放线菌、细菌、黏菌、病毒统称为病原物。
3.2
综合防治 integrated control
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等手段防治黑木耳病虫害,达到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3.3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3.4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3.5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应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物和害虫的方法。
DB 2310/T 078 —2020
2 3.6
农业防治 agricultural control
利用农业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食用菌健壮生长而不利于病原物、
害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抑制病虫生长 ,从而达到防控病害、虫害的目的。
4 主要病虫害
主要生理性病害 4.1
袋栽黑木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不协调的环境因子引起的,造成黑木耳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衰老、烂
耳、黄耳等现象。
主要真菌性病害 4.2
危害黑木耳主要的真菌性病害有木霉病、青霉病、毛霉病、链孢霉病、黄曲霉病等。
主要细菌性病害 4.3
危害黑木耳主要的细菌性病害有黄水病、流耳病等。
主要虫害 4.4
危害黑木耳的害虫主要有螨虫、蓟马、蛞蝓、线虫,白蚁、伪步行虫、瘿蚊等。
5 防治要求
坚持 “预防为主 ,综合防控” 方针, 优先采取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6 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综合预防措施 6.1
6.1.1 产地环境
周边环境应符合 NY 5010要求。
选择地势高且干燥,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00m之内无规模养殖的禽畜舍、垃圾和粪便
堆积场,无污水、废气、废渣、烟尘和粉尘污染源。水、电源较为方便的地点。
6.1.2 原料
原料应符合 NY 5099标准要求。使用干燥洁净、无霉腐、无污染的原辅料。黑木耳菌种生产应使用
柞树、椴树木屑, 不能使用松、 柏等含油脂树种的木屑。 木屑使用之前充分过筛, 去除杂物,避免污染。
生产用水应符合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1.3 菌种
选择使用抗逆性强、 抗杂菌性强的菌种, 菌种每年在扩繁使用之前 , 必须进行菌种质量和种性检验,
包括纯度、活力、菌丝长势的一致性、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外观等,并做出耳试验,验证种性。黑木耳
菌种应符合 GB 19169规定的要求。 使用应符合国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
DB 2310/T 078 —2020
3 6.1.4 拌料
将培养料混匀在一起 ,不加水搅拌 3遍,确保所有的料混拌均匀。最后将石灰边加水边搅拌 ,将其
均匀翻拌 3遍,木屑颗粒不能有干芯,含水量 58%±2%。
6.1.5 装袋
选用符合 GB 4806.7规定的17 cm×35 cm优质聚乙烯袋,要求菌袋松紧合适、无微孔,当天拌完
的料要当天装完。
6.1.6 灭菌
装袋后及时进行灭菌处理。常压灭菌 100 ℃维持 10 h~12 h,高压灭菌 121 ℃~125 ℃保持 2.5
h~3 h,压保证灭菌充分要求升温要快,保温要稳,冷空气排放要干净,灭菌结束后要马上将菌袋搬入
冷却室冷却。压力容器符合 GB 150要求。
6.1.7 接种
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全程进行无菌操作接菌。
a) 接种工作开始之前要对室内和菌袋进行消毒。
b) 接种的菌种量要多少适中,以添满接种孔而不塞紧为宜。
c) 接种过程中要尽量创造两个温差,即接种室要比气温高 2 ℃~3 ℃,菌袋温度要比接种室温
度高2 ℃~3 ℃,以减少菌袋污染 率。
d) 接种人员一定要注意自身卫生,接种时要有专用工作服,必须戴口罩,尽量不要交谈和做剧
烈运动。
e) 在整个接种过程中要保持地面和空气湿润减少灰尘发生。
6.1.8 发菌管理
培养室预先进行消毒,加强发菌阶段菌袋管理,室内相对湿度保持 40%以下,加强通风管理。原则
是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 ,宜干勿湿”。发菌需室内遮光。严防料袋破损感染,发现杂菌污染,控制室
温,视情况及时处理。培养室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培养过程保持恒温,严禁高温伤菌 ,发菌结束后,菌
袋不要冷冻保藏,防止黄水病、红根病发生。
6.1.9 催芽
采用机械开口,开“ 1”或“Y” 或“O”或“ V”等形小口,开口大小 0.3 cm~0.6 cm,深度0.5 cm~
0.8 cm,常规菌包装袋 21 cm~22 cm高,开口数量 180 个/袋~240 个/袋。
a) 春栽:
主要采用室外集中催芽,将已经开口的菌包,接菌口朝下间距 2 cm~3 cm集中直立密摆在菌床上,
盖上塑料布,然后再盖草帘或遮阳网,调控环境温度 15 ℃~25 ℃,空气相对湿度 80%~90%。一般10 d
左右,原基形成。
b) 秋栽:
采用室内集中催芽和室外集中催芽两种方式。
室内集中催芽:室内菌架摆袋催耳,袋间距 2 cm,调控光照强度 100 Lx~200 Lx,环境温
度不超过 25 ℃,空气相对湿度 80%~90%,早晚开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外集中催 芽:避开阴雨和闷热天气开口,袋间距 3 cm接种口朝下集中密摆,用草帘子进
行覆盖遮阳保湿,早晚掀帘通风。
DB2310-T 078-2022 黑木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牡丹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4 09:27: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