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CCS P 00 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T 2564 —2022
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2022 - 11 - 02发布 2023 - 02 - 02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2564 —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绿道分类 ........................................................................... 2
6 绿道选线 ........................................................................... 2
7 现状调查 ........................................................................... 2
8 规划设计程序 ....................................................................... 2
9 规划设计内容 ....................................................................... 3
10 规划设计成果 ...................................................................... 4
11 档案管理 .......................................................................... 4
DB 14/T 2564 —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太原市国土绿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国叶、杨志平、朱晋存、温全平、马东升、方毅、郝莎莎、谢军芳、李文龙、
陈万兴、游雪萍、郝艳龙、李建华、左小丽、刘林芳、张青、韩骏。
DB 14/T 2564 —2022
1 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道规划设计的总则、绿道分类、绿道选线、现状调查、规划设计程序与内容、设计
成果和档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绿道的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CJJ/T 304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CJJ/T 30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道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绿色开敞空间、古村镇、民俗大院、历史文化遗迹,以游
憩、健身为主,兼具绿色出行、野生动物活动、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来源:CJJ/T 304 —2019.11.8 ,有修改]
3.2
绿道游径系统
绿道中供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分为绿道步行道、绿道骑行道和绿道综合道。
3.3
绿带
绿道游径两侧配套建设的绿化带,或依托林带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绿色空间。
4 总则
4.1 规划设计目标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统筹城乡自然与人文资源,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
善、生态良好的慢行游憩通道体系。
4.2 规划设计原则
绿道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生态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利用现有条件和自然资源;
b)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构建连续、完整的绿道网络体系;
c)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彰显地方特色;
DB 14/T 2564 —2022
2 d)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满足不同人群对健身、休闲、游憩的需求;
e)突出实效:发挥绿道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体现社会公益性。
4.3 基本要求
4.3.1 与城市次干道、支路、国道、省道、农村道路等外部道路有机衔接,交叉时采取安全立体方式,
保证安全性和连续性。
4.3.2 应与机动车道分开设置,特殊情况应设置隔离带。
4.3.3 除应急抢险、养护管理等车辆外,其他机动车不得进入绿道游径系统。
5 绿道分类
绿道按照区位分为以下 3种类型:
a)城镇型: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托道路、水系沿线等绿色空间,串联城镇功能组团、
公园、广场、防护绿地、滨水空间、历史文化街区等,供公众休闲、游憩、健身、出行的绿
道;
b)乡村型:在乡村间连接村落、农田、果园、森林等不同特色乡村景观,突出展示乡村人文景
观,供公众休闲、游憩、出行的绿道;
c)郊野型: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山体、河流、森林等自然条件,串联远郊自然公
园、旅游度假区等,供公众亲近自然绿色空间的绿道。
6 绿道选线
选线应综合考虑以下条件:
a)优先选择人口密集区域进行布局;
b)外部应有可衔接的道路,提高可达性;
c)充分利用现有步行道、自行车道、公路、城市道路、废弃铁路、古驿道、堤岸等线性廊道空
间;
d)可结合城乡生态廊道,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农田、林地等开放空间的边缘地带;
e)避让生态敏感区,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境影响,避开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易发区。
7 现状调查
调查沿线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地质结构等自然条件;调查古村镇、古树名木、人口、经济、乡土
人情等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交通、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情况。
8 规划设计程序
8.1 总体规划:根据上位规划,确定区域绿道总体布局、功能、类型、规模、配套设施、投资、期限
等。
8.2 调查评价:对拟选线路进行现状调查、资料整理、分析评价。
8.3 可行性研究:在调查评价基础上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DB 14/T 2564 —2022
3 8.4 方案(初步)设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绿道游径系统、绿带和附属设施及节点衔接的设
计,并进行论证。
8.5 施工图设计: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完成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9 规划设计内容
9.1 绿道游径
9.1.1 宽度
不同游径类型宽度见表 1。
表1 不同游径类型宽度
游径类型 城镇型 乡村型 郊野型 备注
步行道 2.0 m~3.0 m 2.0 m — 特殊区域不应< 1.5 m
骑行道 3.0 m~4.0 m 3.0 m 3.0 m~4.0 m 特殊区域不应< 3.0 m
综合道 3.0 m~4.0 m 3.0 m 3.0 m~4.0 m 特殊区域不应 <3.0 m
9.1.2 绿道游径坡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
a)纵向坡度需结合自然地形;
b)步行道纵向坡度宜≤ 2.5%,特殊情况≥ 8%时应辅以梯步通行;
c)骑行道、综合道纵向坡度宜≤ 2.5%,特殊地段不应≥3.5% ;
d)绿道游径坡度、坡长关系见表 2。
表2 坡度、坡长关系
游径类型 纵向坡度 限制坡长
步行道 — —
骑行道
综合道 2.5% 300 m
3% 200 m
3.5% 150 m
9.1.3 绿道弯度
不同类型绿道游径弯度转弯半径见表 3。
表3 绿道游径转弯半径控制表
游径类型 转弯半径 备注
步行道 — —
骑行道 ≥10 m 转弯半径< 10 m时, 转弯处游径宽度增加
1 m以上 综合道 ≥10m
DB 14/T 2564 —2022
4 9.1.4 路面材料与色彩
9.1.4.1 满足荷载、防滑等使用功能,宜采用生态、经济、舒适、安全的透水铺装材料及可再生材料。
9.1.4.2 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宜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种功能。
9.2 绿带
绿带设计应遵守以下要求:
a)乔灌草相结合,优先选用适应性强、景观好、成本低、易养护的乡土植物;
b)植物配置应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注重季相变化,兼顾生态、景观、遮荫等需求;
c)保护原有植被、古树名木、珍
DB14-T 2564—2022 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4 09:27: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