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010.01
CCS P 07
3401
安徽省合肥市 地方标准
DB 3401/T 253—2022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2022 - 11 - 03发布 2022 - 11 - 03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401/T 253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合肥市建设信息中心 、 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 、
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维德工业自动
化有限公司、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金钱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
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涛、胡静、孙巍、程昕、秦臻、郭凯、陈洁、刘亮、冯安全、梁敏宇、疏东
东、赵跃东、孙鉴、谢东。
DB 3401/T 253 —2022
1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工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智慧工地系统逻辑架构和工程信息、人员管
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绿色施工、电子文件管理和工地轻量化 BIM等智慧工地建设场景。
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工地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1212 -2016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JGJ/T 43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 系统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工地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赋予工程
信息、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绿色施工、电子文件管理 、工地轻量化 BIM等业务场景智慧化
管理手段 ,最终具有互联协同、全面感知、辅助决策、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等智慧能力的施工区域。
3.2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 ,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 ,并依次设计 、施工、运营的
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简称模型。
[来源:GB/T 51212 -2016,2.1.1]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
APP:计算机应用程序 (application )
BIM: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
CAD: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Computer Aided Design )
GP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U:图形处理器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JPEG: 联合图像专家组,连续色调静态图像压缩的一种标准 (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
PDF:便携式文档格式(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
DB 3401/T 253 —2022
2 PNG:采用无损压缩算法的位图格式( 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 )
RFID: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TSP: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
UWB:超宽带技术( Ultra-wideband )
VR: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 )
5 总体要求
智慧工地建设应在项目初期进行规划,智慧工地的建设、应用、运维的目标和范围应根据项目特5.1
点、合约要求及工程项目相关方的建筑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智慧工地建设应依照国家安全法、等级保护及工地的实际业务安全需求,建设合理的数据安全区5.2
域。通过边界安全防护、综合审计、漏洞扫描和评估、主机和网络病毒防护、 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措施
加强工地数据安全建设,将数据流转过程中所有环节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防止数据 泄漏。
智慧工地运行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规定,并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分权5.3
分域管理。
智慧工地运行应确保数据处理的安全和数据存储的安全。 可通过创建和维护网络设备的用户账号、5.4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用户权限、对网络设备的用户密码进行变更、重要信息采取加密等 方式保证数据处理
的安全;可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异地容灾等手段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
6 智慧工地系统逻辑 架构
智慧工地系统由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感知层构成,系统逻辑架构图如图 1所示。 6.1
图1 智慧工地系统逻辑架构图
用户层 6.2
用户层包括但不限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各方责任主
体。
应用层 6.3
应用层包括但不限于工程信息、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绿色施工、电子文件管理及工地
轻量化BIM等智慧工地应用场景。
DB 3401/T 253 —2022
3 数据层 6.4
6.4.1 数据层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基本信息、各方责
任主体信息、施工人员基本信息、施工图信息、地理空间信息等低频变化的数据。动态数据包括但不限
于施工人员考勤管理信息、门禁通行管理信息、设备安全监测信息、扬尘噪声监测信息等随工程进度同
步变化的数据。
6.4.2 数据获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人工录入、外部接口对接、感知设备采集。感知设备采集和外部系
统接口对接应满足不同协议转换、多协议数据接入要求,具备数据的加解密、数据转发、数据预处理等
功能。数据接口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接口对接。
6.4.3 数据类型应满 足系统对接要求,应对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接口对接。数据格式应满足各
类别数据(如文本、 XML等)的对接要求。
感知层 6.5
6.5.1 感知层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身份、视频图像、声音、空气环境、水电能耗、设备监测等感知设备,
应符合JGJ/T 434的规定。
6.5.2 感知设备应采用标准协议和接口, 支持多种异构系统的集成和各类异构数据的处理, 具备连接、
控制和联动功能。
6.5.3 感知设备可参照附录 B选用。
7 智慧工地建设场景
工程信息 7.1
7.1.1 基本要求
工程信息业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施工组织设计要点、进度管理等,应用场景说明和要求
详见表1。
表1 工程信息 应用场景说明和要求
序号 场景名称 场景说明 场景要求
1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业务场景用于工程基本信息采集 √
2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业务场景用于工期目标、施工重难点、投入人
员、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要点信息采集 √
3 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业务场景用于工程实际进度、是否停工等信息采集 √
4 综合数据分析 对工程基本信息、进度信息等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及报表生成 √
注:√-必选项。
7.1.2 基本信息
7.1.2.1 功能要求
7.1.2.1.1 应建功能:
a) 基本信息采集 /导入功能:可按照项目、标段、单体等不同管理单元采集 /导入所属项目信息、
所属标段信息、下辖单体信息等不同管理单元信息;
DB 3401/T 253 —2022
4 b) 基本信息统计查询功能:可根据项目、标段、单体等不同查询条件,查询到与项目、标段、
单体等对应的信息结果。
7.1.2.1.2 宜建功能:远程和移动智能终端查看项目基本信息和工程数据的功能。
7.1.2.2 数据要求
7.1.2.2.1 基本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所属项目信息、所属标段信息、下辖单体信息等数据。
7.1.2.2.2 所属项目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分类、项目地点、建设单位、
总投资(万元)、总面积(平方米)、建设规模、建设性 质、工程用途、是否重点项目、计划开工日期、
计划竣工日期、建筑节能信息等数据。
7.1.2.2.3 所属标段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标段编号、 标段名称、 标段内容、 标段合同估算价 (万元) 、
计划开工日期、工期、标段建立时间等数据。
7.1.2.2.4 下辖单体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编号、单体编码、单体建(构)筑物名称、工程总造
价(万元)、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地面层数、地下部分、建筑高度、工程规模、
施工图审查环节记录编号
DB3401-T 253—2022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 合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2 17:30: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