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书 书 书犐犆犛 13 . 310 犃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19267 . 11 — 2008 代替 GB / T19267.11 — 2003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 11 部分 : 高效液相色谱法 犘犺狔狊犻犮犪犾犪狀犱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犲狓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狉犪犮犲犲狏犻犱犲狀犮犲犻狀犳狅狉犲狀狊犻犮狊犮犻犲狀犮犲狊 — 犘犪狉狋 11 : 犎犻犵犺狆犲狉犳狅狉犿犪狀犮犲犾犻狇狌犻犱犮犺狉狅犿犪狋狅犵狉犪狆犺狔    2008  08  14 发布 2009  03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前    言    GB / T19267 《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 分为 12 个部分 : ——— 第 1 部分 : 红外吸收光谱法 ; ——— 第 2 部分 : 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法 ; ——— 第 3 部分 : 分子荧光光谱法 ; ——— 第 4 部分 : 原子发射光谱法 ; ——— 第 5 部分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 第 6 部分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X 射线能谱法 ; ——— 第 7 部分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 ; ——— 第 8 部分 : 显微分光光度法 ; ——— 第 9 部分 : 薄层色谱法 ; ——— 第 10 部分 : 气相色谱法 ; ——— 第 11 部分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 第 12 部分 : 热分析法 。 本部分为 GB / T19267 的第 11 部分 。 本部分代替 GB / T19267.11 — 2003 《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 11 部分 : 高效液相色 谱法 》。 本部分与 GB / T19267.11 — 2003 相比主要变化有 : ———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改 ( 见本部分和 GB / T19267.11 — 2003 的第 3 章 ); ——— 对仪器组成 、 技术参数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 见本部分和 GB / T19267.11 — 2003 的第 5 章 ); ——— 对检材处理方法进行了修改 ( 见本部分和 GB / T19267.11 — 2003 的 6.1 )。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 本部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化检验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 ( SAC / TC179 / SC4 ) 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 : 云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 李虹 。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 GB / T19267.11 — 2003 。 Ⅰ 犌犅 / 犜 19267 . 11 — 2008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 11 部分 :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范围 GB / T19267 的本部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检验方法 。 本部分适用于刑事技术领域中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 其他领域亦可参照使用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B / T19267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 然而 ,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 GB / T9008   液相色谱法术语   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 GB / T13966   分析仪器术语 GB / T14666   分析化学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 / T9008 、 GB / T13966 和 GB / T14666 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 3 .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犺犻犵犺狆犲狉犳狅狉犿犪狀犮犲犾犻狇狌犻犱犮犺狉狅犿犪狋狅犵狉犪狆犺狔 ( 犎犘犔犆 ) 采用高效色谱柱 、 高灵敏度检测器以及高压输液泵的液相色谱法 , 称高压液相色谱法或高速液相色 谱法 。 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法相比 , 具有很高的柱效和分离能力 , 对难挥发 、 热不稳定 、 分子量大的高分子 化合物及离子型化合物的分析极为有利 。 3 . 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狌犾狋狉犪狆犲狉犳狅狉犿犪狀犮犲犾犻狇狌犻犱犮犺狉狅犿犪狋狅犵狉犪狆犺狔 ( 犝犘犔犆 ) 基于色谱理论范德米特 ( VanDeemeter ) 方程的理论基础 , 选用 1.7 μ m 小颗粒分离的理论 , 降低相 应的理论塔板高度 , 使分离度比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使用的填料 5 μ m 颗粒分离度提高 70% , 柱效提 高 3 倍 , 因而具有更强的分离能力 , 更快的分析速度和更高的灵敏度 , 可高灵敏度 、 快速分离复杂组分如 天然产物或中草药及痕量的目标化合物 。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今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发展的趋势 。 3 . 3 色谱图   犮犺狉狅犿犪狋狅犵狉犪犿 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对时间或对流动相流出体积的曲线图 。 3 . 4 色谱峰   犮犺狉狅犿犪狋狅犵狉犪狆犺犻犮狆犲犪犽 色谱柱流出组分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微分曲线 。 3 . 5 峰高   狆犲犪犽犺犲犻犵犺狋 峰的顶点到基线的距离 。 1 犌犅 / 犜 19267 . 11 — 2008 3 . 6 峰面积   狆犲犪犽犪狉犲犪 峰与峰基之间包围的面积 。 3 . 7 分离度   狉犲狊狅犾狌狋犻狅狀 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 。 数值上等于两个组分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峰宽值之比 , 用 犚 表示 , 按下列公式计算 : 犚 = 2 × ( 狋 R 2 - 狋 R 1 )/( 犠 1 + 犠 2 )    式中 : 狋 R ——— 保留时间 ; 犠 ——— 峰宽 。 3 . 8 响应值   狉犲狊狆狅狀狊犲 组分通过检测器所产生的信号 。 3 . 9 灵敏度   狊犲狀狊犻狋犻狏犻狋狔 物质响应值随通过检测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 , 用 犛 表示 , 按下列公式计算 : 犛 = Δ 犚 / Δ 犙    式中 : Δ 犙 ——— 物质量的变化 ; Δ 犚 ——— 响应信号的变化 。 3 . 10 半高峰宽   狆犲犪犽狑犻犱狋犺犪狋犺犪犾犳犺犲犻犵犺狋 通过峰高的中点作平行于峰底的直线 , 此直线与峰两侧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 。 常用符号 犠 犺 / 2 表示 。 3 . 11 压力梯度校正因子   狆狉犲狊狊狌狉犲犵狉犪犱犻犲狀狋犮狅狉狉犲犮狋犻狅狀犳犪犮狋狅狉 用以校正色谱柱中由于流动相的可压缩性所产生的压力梯度的因子 , 用 犼 表示 , 按下列公式计算 : 犼 = 3 / 2 × [( 犘 i / 犘 o ) 2 - 1 ]/[( 犘 i / 犘 o ) 3 - 1 ]    式中 : 犘 i ——— 柱入口压力 , 单位为兆帕 ( MPa ); 犘 o ——— 柱出口压力 , 单位为兆帕 ( MPa )。 3 . 12 反相液相色谱法   狉犲狏犲狉狊犲犱狆犺犪狊犲犾犻狇狌犻犱犮犺狉狅犿犪狋狅犵狉犪狆犺狔 固定相极性比流动相极性弱的液相色谱法 。 3 . 13 正相液相色谱法   狀狅狉犿犪犾狆犺犪狊犲犾犻狇狌犻犱犮犺狉狅犿犪狋狅犵狉犪狆犺狔 固定相极性比流动相极性强的液相色谱法 。 3 . 14 梯度洗脱   犵狉犪犱犻犲狀狋犲犾狌狋犻狅狀 间断或连续地变更流动相组成 。 4   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高压下液体为流动相的液相柱色谱法 。 它包括多种分离模式 , 如液  液分配色 2 犌犅 / 犜 19267 . 11 — 2008 谱 、 液  固吸附色谱 、 离子交换色谱 、 亲和色谱 、 凝胶或尺寸排阻色谱 、 电泳等 。 与经典液相柱色谱相比 , 它具有高效 、 快速和灵敏的特点 , 可以分离不可挥发而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物质或热不稳定的物质 。 5   仪器 5 . 1   高效液相色谱仪 5 . 1 . 1   仪器组成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五部分组成 : 输液系统 、 进样系统 、 分离系统 、 检测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 。 5 . 1 . 2   色谱柱 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系统 , 按不同的分离原理 , 色谱柱可分为下列几种 : a )   液  液色谱法固定相 : 它的固定相为 “ 化学键合固定相 ”, 即把固定液 ( 十八烷基 、 苯基 、 醚基 、 胺 基 、 氰基等 ) 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接在担体 ( 多为硅胶 ) 上 。 b )   液  固吸附色谱法固定相 : 采用的吸附剂有硅胶 、 氧化铝 、 分子筛和聚酰胺等 。 c )   离子交换色谱法固定相 : 有两种 , 即薄膜型离子交换树脂 ( 薄壳玻珠为担体 ) 和离子交换键合固 定相 ( 用化学反应将交换基团结合在惰性担体表面 )。 d )   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固定相 : 分软质凝胶 、 半硬质凝胶和硬质凝胶三大类 。 软质凝胶 , 如葡萄 糖凝胶 , 琼脂糖凝胶等适合水作为流动相 ; 半硬质凝胶 , 如苯乙烯  二乙烯基苯交联共聚凝胶 , 适用于非水溶剂作流动相 ; 硬质凝胶 , 如多孔硅胶多孔玻珠等 , 不易受水或非水溶剂流动相溶 剂系统的压力 、 流速 、 pH 值及离子强度的影响 , 适用于高流速的操作 。 e )   离子对色谱 : 能解离的溶质及其对离子 ( 即平衡离子 ) 均能分别溶于水相中 , 但当二者结合成离 子对后 , 只溶于有机相中 。 常用的离子有 : 烃基铵离子 , 如四丁基铵离子用于分离酸

.pdf文档 GB-T 19267.11-2008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1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19267.11-2008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1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 1 页 GB-T 19267.11-2008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1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 2 页 GB-T 19267.11-2008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1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2 22:56:2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