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书 书 书犐犆犛 11 . 220 犅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19167 — 2020 代替 GB / T19167 — 2003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犇犻犪犵狀狅狊狋犻犮狋犲犮犺狀犻狇狌犲狊犳狅狉犻狀犳犲犮狋犻狅狌狊犫狌狉狊犪犾犱犻狊犲犪狊犲 2020  12  14 发布 2020  12  14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 T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代替 GB / T19167 — 2003 《 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 》, 与 GB / T19167 — 2003 相比 , 除编辑性修改外 ,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 将 “ 传染性囊病 ” 和 “ 传染性法氏囊病 ” 统一为 “ 传染性法氏囊病 ”; ———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 见第 2 章 ); ——— 增加了缩略语 ( 见第 3 章 ); ——— 增加了器材和试剂 ( 见第 5 章 、 第 6 章 、 第 7 章 、 第 8 章 、 第 9 章 ); ——— 增加了临床诊断 ( 见第 4 章 ); ——— 增加了实验室诊断样品采集 ( 见第 5 章 ); ——— 删除了直接免疫荧光法 ( 见 2003 年版的 2.5.2 ); ——— 删除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见 2003 年版的第 5 章 ); ——— 增加了 RTPCR 检测方法 ( 见第 7 章 、 附录 C 、 附录 D ); ——— 增加了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方法 ( 见第 8 章 、 附录 E ); ——— 删除了血清抗体的检测 ( 见 2003 年版的第 4 章 ); ——— 增加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检测方法 ( 见 9.4.1 、 附录 F ); ——— 增加了诊断结果的综合判定 ( 见第 10 章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 / TC181 )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蒋文明 、 陈继明 、 刘月焕 、 王笑梅 、 王静静 、 刘爵 、 高玉龙 、 李阳 、 于晓慧 、 刘朔 、 庄青叶 、 李金平 、 侯广宇 、 祁小乐 、 王素春 、 刘华雷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 GB / T19167 — 2003 。 Ⅰ 犌犅 / 犜 19167 — 2020 引    言    传染性法氏囊病 ( Infectiousbursaldisease , IBD ) 又称甘布罗病 ( Gumborodisease ), 由双股 RNA 病毒科 ( Birnaviridae ) 禽双股 RNA 病毒属 ( 犃狏犻犫犻狉狀犪狏犻狉狌狊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 引起 。 火鸡 、 鸭 、 珍珠鸡和鸵鸟均可感染 IBDV 。 3 周龄 ~ 6 周龄的鸡发病急而且重 , 病死率高 , 而 1 周龄 ~ 3 周龄鸡常呈现亚急性或亚临床症状 。 该病毒侵害法氏囊可引起严重免疫抑制 。 已知 IBDV 有两个血清型 , 即血清 1 型和 2 型 , 仅 1 型对鸡有致病性 , 火鸡和鸭为亚临床感染 , 2 型未发现有致病性 。 本病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 , 可做出初步诊断 , 确诊应进行病原检测 。 2003 年之后 , 国内外 IBD 诊断技术发展快速 。 一些更为简便和准确的诊断新技术已经成为 IBD 诊断和预防的重要手段 。 本次对 IBD 诊断技术的修订 , 目的有二 : 一是与国际标准基本保持一致 , 改变国家标准显著滞后于国际标准的状况 ; 二是将一些在国内外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成熟可行的新技术纳入进来 , 改变原有标准中检测技术偏少且显著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状况 。 修订此标准 , 有利于我国 IBD 诊断和预防 , 也有利于提升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 本标准参考 OIE 《 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 》( 2016 版 ), 并结合我国相关技术研究新成果进行修订 。 Ⅱ 犌犅 / 犜 19167 — 2020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 、 检测 、 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其中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RTPCR )、 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实时荧光 RTPCR )、 病毒分离等诊断方法适用于临床疑似样本的检测与病毒分离 ,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还适用于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GB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 AGID :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 Agargelimmunodiffusiontest ) CEF : 鸡胚成纤维细胞 ( Chickembryofibroblastcell ) CPE : 细胞病变 ( Cytopathiceffect ) IBD : 传染性法氏囊病 ( Infectiousbursaldisease ) IBDV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 ) PBS : 磷酸盐缓冲液 ( Phosphatebufferedsaline ) PCR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 RTPCR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 RealtimeRTPCR : 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 SPF : 无特定病原体 ( Specificpathogenfree ) TAE :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 乙酸  乙二胺四乙酸 ( Tri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aceticacid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 4   临床诊断 4 . 1   流行病学 4 . 1 . 1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 , 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 。 4 . 1 . 2   主要发生于 2 周龄 ~ 15 周龄的鸡 , 3 周龄 ~ 6 周龄的鸡最易感 , 而 1 周龄 ~ 3 周龄鸡常呈现亚急性或亚临床症状 。 4 . 1 . 3   常呈急性发病 , 传播迅速 , 通常在感染后第 3 天开始死亡 , 5d ~ 7d 达到高峰 , 后快速下降 。 1 犌犅 / 犜 19167 — 2020 4 . 2   临床症状 4 . 2 . 1   潜伏期为 2d ~ 3d 。 4 . 2 . 2   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 , 病鸡体温突然升高 , 病鸡出现腹泻 , 排出白色黏稠或水样稀便 , 病程一般为 1 周左右 。 4 . 2 . 3   急性病鸡可在出现症状 1d ~ 2d 后死亡 , 鸡群 3d ~ 5d 达死亡高峰 , 以后逐渐减少 。 4 . 2 . 4   随着病程的发展 , 食欲废绝 , 颈和全身震颤 , 病鸡步态不稳 , 羽毛蓬松 , 精神委顿 , 卧地不动 , 呼吸困难 , 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 4 . 2 . 5   后期病鸡脱水严重 , 趾爪干燥 , 最后衰竭死亡 。 4 . 3   剖检变化 4 . 3 . 1   严重者腿部和胸部肌肉有条索状或斑块状出血 。 4 . 3 . 2   法氏囊水肿和出血 , 体积增大 , 重量增加 , 严重者呈紫黑色 、 葡萄状 ; 部分法氏囊出现萎缩 。 4 . 3 . 3   有些法氏囊淡黄色水肿 。 4 . 3 . 4   肾肿大褪色 , 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 , 呈红白相间 “ 花斑肾 ”。 4 . 4   结果判定 符合上述流行病学特征 、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病例 , 可以判为疑似 IBD 。 确诊应采集有临床症状动物的法氏囊等组织或血清进行实验室诊断 。 5   实验室诊断样品采集 5 . 1   器材 5 . 1 . 1   手术剪刀和镊子 。 5 . 1 . 2   离心管 。 5 . 1 . 3   样品保存管 。 5 . 1 . 4   组织匀浆器 。 5 . 1 . 5   采血器 。 5 . 2   试剂 5 . 2 . 1   0.01mol / LpH7.2PBS , 配方见附录 A 中 A.1 。 5 . 2 . 2   青霉素 。 5 . 2 . 3   链霉素 。 5 . 3   样品采集 5 . 3 . 1   生物安全措施 按照 GB19489 的要求进行 。 5 . 3 . 2   组织病料采集 采集多只病鸡的法氏囊 , 分别装入样品保存管 , 密封 、 冷冻保存 。 5 . 3 . 3   血清样品采集 经翅静脉采集鸡血液 , 每只应不少于 1mL 。 无菌分离

.pdf文档 GB-T 19167-2020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19167-2020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第 1 页 GB-T 19167-2020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第 2 页 GB-T 19167-2020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2 22:54: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