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CCS GXTC B 05 团体 标准 T/GXTC 0013—2024 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Phyllanthus emblica germplasmresources bank (本草案完成时间: 2024.7.16 ) 2024-10-08发布 2024-10-15实施 广西热带作物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TC 0013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 广西热带作物学会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四季余甘 果投资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韦持章、郝小玲、邓立宝、宾振钧、晏玲、罗瑞鸿、黄丹红、檀业维、望飞勇、 黄其椿、廖惠红、刘福平、周海兰、黄宏明、汪妮娜、荣涛、陆珍、岑庆静、黄平林。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TC 0013 —2024 1 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术语与定义, 提出了资源圃规划与选址、 收集保存对象和方法、 资源圃营建、资源圃管理、资源圃观测与评价及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391 -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4263 -2023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操作技术规程 种质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余甘子种质资源 Phyllanthus emblica germplasm resources 大戟科叶下珠属物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的,能够在 育种中利用的全部植物资源。 3.2 余甘子种质资源圃 Phyllanthus emblica germplasm resources bank 收集和保存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场地。 4 规划与选址 4.1 原则 按照自然生态分布区域,分区收集及异地保存余甘子种质资源。 4.2 圃址选择 圃址应选择交通便利、灾害因子较少、光照及水源充足的地点,土层厚度不小于 50 cm,土壤疏松、 排水通畅、肥力较好,符合 NY/T 391 -2000的规定。 5 收集保存对象和方法 5.1 收集保存对象 收集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和品系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余甘子种质资源。 5.2 收集方法 种源的采种地应在种质自然分布区域内,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确定。在地方品种的优良单株及优良品 种上,采集自然授粉的种子或杂交试验获得的种子或采集穗条,用嫁接或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培育的苗 木。 5.3 保存数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XTC 0013 —2024 2 保存数量应按选育品种、地方品种、品系等每份资源各 3株以上,无性系每份资源 3株以上。 6 资源圃建设 6.1 种植规格 种植规格应按 NY/T 4263 -2023的规定执行。 6.2 资源圃分区 种质资源分区以排水沟分界, 排水沟宽 60 cm、深30 cm。 按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品系等分区种植。 6.3 建设技术 6.3.1 圃地清理 整地前 1~2个月应清除林地内全部杂物。 6.3.2 苗木 苗木选择枝条已木质化的嫁接苗,距接口 1 cm处茎粗为 0.70 cm,脱落枝已经掉落,株高 20~30 cm 以上。 6.3.3 栽植密度 立地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早期密植 2 m× 3 m,封行后再摘除的方法,种植密度宜为每亩种植 105~ 112株;立地条件差的地区定植间距可为 3 m× 4 m,种植密度宜为每亩种植 50~56株。 6.3.4 整地 整地起畦时,苗床畦面宽宜为 1.2 m,长度不定,畦高为 35~40 cm,畦距 45~60 cm。畦面撒施腐 熟的有机肥或土杂肥。 6.3.5 挖穴 按设计的株行距放线、打点,按点挖定植穴,规格 80 cm× 80 cm× 80 cm 。每穴填腐熟有机肥 10 kg, 与表土充分混匀填至穴平,用细表土筑成高出地面 30 cm,长宽各 1 m的种植盘。 6.3.6 栽植 浆根,将苗木置于种植穴中间,摆正主干, 根系伸向穴内四周,填土压实,使根茎处略低于周围, 浇足定根水再盖一层松土或干草。 7 资源圃管理 7.1 施肥管理 及时伐除生长异常、病虫危害严重的植株,保存的各个种质数量少于规定数量时应进行补植。幼龄 树每年在 2月每株施入商品有机肥 5 kg和复合肥( 15~15~15)0.2~0.4 kg,10月每株施入复合肥( 15~ 15~15)0.2~0.4 kg。结果树每年在 2月每株施入复合肥( 15~15~15)0.5~1.0 kg,10月每株施入商品 有机肥 15~20 kg和复合肥( 15~15~15)1~1.5 kg。 7.2 树整形修剪 以疏剪为主,剪除枯死枝、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下脚枝、寄生枝等,使树冠保持通风透光。 7.3 病虫害防控 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 和枝干病斑,集中烧毁或深埋。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GXTC 0013-2024 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GXTC 0013-2024 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第 1 页 T-GXTC 0013-2024 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第 2 页 T-GXTC 0013-2024 余甘子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5-25 01:10: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