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 (2023年11月6日南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23年11月23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防治与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 城市安全发展,推进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防 御和减轻洪涝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 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福建省防洪条 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 防洪排涝规划建设、防治管理以及有关的各项 活动. 第三条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实行系统规划、 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一 城一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城 市防洪排涝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防洪 排涝工程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治理工作和工程设施建 设,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和城市防洪 排涝工作评估机制,将防洪排涝工作纳入政府工 作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市属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管理机构应当 参照县(市、区)人民政府的职责分工,做好管 理区域内的防洪排涝工作. 第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排水主管部 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分 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防洪和城市排涝工作的 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发展和改革、公安、民政、教育、财政、自 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 输、应急管理、电力、气象、水文等有关单位和 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防洪排涝有关工作. 第六条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经费应当列入 市、县(市、区)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城市防洪 排涝工作的需要.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 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信息化建设,整合各部门防 洪排涝管理相关信息,建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信 息化管理系统,满足日常管理、运行调度、灾情 预判、预警预报、防汛调度、应急抢险等功能 需要. 第八条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防洪 排涝工程设施投资、建设和专业化运营管理. 鼓励和支持开展城市防洪排涝科学技术研 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 料,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科技水平.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防洪 排涝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城市防洪排涝的义务.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3􀅰6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 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 关部门依据流域防洪规划、上一级人民政府区域 防洪规划,依法编制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排涝规 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纳入国土空 间规划. 编制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排涝规划应当充分 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特征和城市规 模、用地布局等各种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 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生态空间 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并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 相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十一条 城市防洪规划应当符合下列 要求: (一)根据城市洪灾情况,结合防洪工程设 施建设条件,依据城市规模及其重要性,确定城 市防洪标准; (二)根据城市用地布局、设施布点方面的 差异性,进行城市用地防洪安全布局; (三)确定城市防洪体系,规划安排堤防、 河道整治工程、泵闸、排洪渠等重要城市防洪工 程措施,以及超标准洪水应急措施等城市防洪非 工程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二条 延平城区防洪标准不得低于50 年一遇;建阳城区核心区(南林组团、新岭组 团)防洪标准不得低于50年一遇,其他城区防 洪标准不得低于30年一遇;建瓯城区防洪标准 不得低于30年一遇;邵武、武夷山、顺昌、浦 城、光泽、松溪、政和等城区防洪标准不得低于 20年一遇. 第十三条 城市排涝规划应当符合下列 要求:(一)遵循源头减排、蓄排结合的原则,采 用雨水收集回用、雨水入渗、调蓄排放等措施, 构建城市雨水源头减排系统; (二)根据城市水脉络格局、地势、用地布 局,结合道路交通、竖向规划及城市雨水受纳水 体位置,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涝水抽排的 原则,确定雨水排水分区,构建雨水排放系统; (三)充分考虑城市蓄排能力的平衡关系, 以河、湖、沟、渠、洼地、集雨型绿地和生态用 地等地表空间为基础,结合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和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市防涝系统;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四条 延平、建阳等城区内涝防治设计 重现期不得低于30年;邵武、武夷山、建瓯、 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等城区内涝防治 设计重现期不得低于20年. 第十五条 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排涝规划一 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 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排涝规划编制部门应当 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 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确需修改的,应当 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六条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 门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其 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防洪规划,结合城市实 际,统筹推进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建设: (一)根据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环境风貌 等要求,结合城市地形、地质、水环境等因素, 加强城市防洪堤防工程设施建设,确保能够有效 防御江河洪水灾害; (二)统筹防洪、蓄水、航运、引水、景观 和岸线利用等要求,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 流的关系,加强城市江河河道的治理,保持行洪 畅通; (三)综合河流河势、岸线特征、岸坡地质、 2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3􀅰6环境风貌等自然因素,合理选取护岸工程设施结 构型式,科学规划建设河流护岸工程设施,有效 防止河岸坍塌; (四)加强山洪易发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以 及截洪沟、排洪渠道、水库等设施建设,建立工 程设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综合防治体系, 最大限度降低山洪入城风险; (五)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和当地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在城市泥石流易发地点修建拦挡坝、截 流沟、排导沟、停淤场等设施,并加强城市泥石 流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六)其他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建设. 第十七条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 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用城市防洪非工程措 施,提升城市综合防洪能力: (一)根据城市防洪保护目标要求,统筹利 用城市上游水库的调节库容进行洪水调节; (二)提出防洪预警应急策略,制定超标准 洪水和突发性水灾应对措施,以及城市防洪应急 预案和病险水库抢险救灾预案等,依法设置水位 警示标识; (三)通过城市蓝线和城市黄线的划定与管 制,保护城市行洪、蓄洪等区域的地理空间安全 和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用地功能空间需要; (四)其他城市防洪非工程措施.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 设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排水主管部 门等应当根据城市排涝规划,结合城市实际,系 统推进城市排涝工程设施建设: (一)实施河湖水系和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 加强雨水调蓄设施等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城市雨水调蓄能力; (二)实施城市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加 大排水管网、泵站,以及雨水口等收水设施和雨 水排口、截流井、阀门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城市雨水排放能力; (三)实施城市排涝通道建设,恢复天然排 水沟、河道等,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 连通和流动性,加强城市内外河湖之间、河湖与 雨水排放口之间的水位标高和过流能力衔接,构 建雨洪行泄通道,提高城市行洪排涝能力; (四)实施城市雨水源头减排工程,加强海 绵城市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优化城市 竖向设计,做好建筑、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等 标高衔接,削减雨水径流峰值和径流量,加强雨 水的收集和资源化利用; (五)加强城市地下空间防洪设施建设,在 车库、地下室、下穿通道等地下空间出入口采取 防倒灌安全措施; (六)其他城市排涝工程设施建设. 第十九条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设项目 的设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相关技术标准和 规范的要求.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城市防洪排 涝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的勘 察、设计和施工;监理单位应当严格履行监理职 责;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筹集和使 用情况的监督. 第二十条 城市建设应当符合城市防洪规划 和城市排涝规划的要求. 城市用地应当满足行洪需要,留出行洪通 道,并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域;在地 下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优先保障城市排 涝设施建设;严禁在行洪用地空间范围内进行有 碍行洪的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叉、贮水 湖塘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建设跨河、穿河、穿 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 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城市防洪 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 3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3􀅰6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 通,并依法报请批准. 第三章 防治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 部门和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管理权 限划定库坝、堤防、水闸、泵站、管渠等城市防 洪排涝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范围,报送同级人 民政府批准,并依据批准的范围设置明显的 标志.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管理和保护范围的具 体划定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依法向社会 公布.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区)自然资源部 门应当依法将城市规划区内的调洪水库、具有调 蓄功能的湖泊和湿地、行洪通道、排洪渠等保障 城市防洪功能需求的地域空间界线划入城市蓝线 进

.pdf文档 法律法规 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2023-11-27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法律法规 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2023-11-27 第 1 页 法律法规 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2023-11-27 第 2 页 法律法规 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2023-11-27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08 22:32:3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