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1570456.8
(22)申请日 2021.12.21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40105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2.08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2110830694.1 2021.07.2 2 CN
(73)专利权人 中国药科大学
地址 211198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
道639号
(72)发明人 孙晓莲 郭敬儒 冯凯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04
专利代理师 孙斌(51)Int.Cl.
A61K 9/107(2006.01)
A61K 41/00(2020.01)
A61K 47/60(2017.01)
A61K 47/54(2017.01)
A61P 35/00(2006.01)
A61K 51/06(2006.01)
A61K 51/04(2006.01)
A61K 51/12(2006.01)
C07K 5/065(2006.01)
C07K 1/107(2006.01)
C07K 1/13(2006.01)
A61K 101/02(2006.01)
审查员 耿胜燕
(54)发明名称
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及其
制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
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纳米胶束以焦
脱镁叶绿酸a为光敏剂主体, 修饰N,N ‑二异丙基
氨、131I标记酪氨酸或68Ga、177Lu、89Zr任一标记的
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 聚乙二 醇进行功能化并
通过N‑Alpha‑芴甲氧羰基 ‑N‑Epsilon‑叔丁氧羰
基‑L‑赖氨酸连接。 本发明采用多次有序的酰胺
偶联反应制备了胶束, 能被动靶向到肿瘤部位,
在正常组织中由于聚集诱导淬灭效应, 其光动力
被抑制, 无光毒 性; 在肿瘤部位可响应分解, 光动
力恢复, 通过光激发产生活性氧特异性杀伤肿
瘤, 具备切伦科夫自发光, 可以避免常规外源光
光穿透能力有限, 最终实现深层肿瘤的选择性光
动力治疗。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9页
CN 114010598 B
2022.11.08
CN 114010598 B
1.一种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胶束以焦脱镁叶
绿酸a为光敏剂主体, 所述光敏剂主体上修饰N,N ‑二异丙基氨为酸响应敏感基团,131I标记
酪氨酸或68Ga、177Lu、89Zr任一标记的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为切伦科夫光供体基团, 聚乙
二醇为亲水基团, 并通过N ‑Alpha‑芴甲氧羰基 ‑N‑Epsilon‑叔丁氧羰基 ‑L‑赖氨酸作为上述
功能基团的连接体; 所述纳米胶束单体结构式如下sP S或者 sPS‑2中任一所示:
;
所述纳米胶束为两亲性纳米胶束, 直径在100 ‑200 nm; 所述纳米胶束制备过程 中sPS或
sPS‑2配成10‑30 mg/mL母液, 随后将母液缓慢加 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过夜, 控制母液与缓
冲溶液的体积比为1:5 ‑1:5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酸响应基团的修饰: 取N ‑Alpha‑芴甲氧羰基 ‑N‑Epsilon‑叔丁氧羰基 ‑L‑赖氨酸和
2‑(7‑氮杂苯并三氮唑) ‑N, N, N', 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 (HATU) 溶于二氯甲烷中,
室温氮气保护搅拌, 随后加入N,N ‑二异丙基乙二胺 (DPA) 和N,N‑二异丙基乙胺 (DIPEA)
, 氮气保护条件下室温过夜反应完毕后洗涤, 干燥后提纯 得到化合物1;
(2) 光敏剂基团的修饰: 取三氟乙酸和无水二氯甲烷将化合物1加入其中, 室温搅拌得
到化合物2, 取焦 脱镁叶绿酸a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 随后加入1 ‑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 HCl)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 氮气保护条件下避光室温搅
拌, 随后加入化 合物2, 过夜反应, 洗涤干燥后提纯 得化合物3;
(3) 修饰核素可标记基团: 取哌啶和无水二氯甲烷将化合物3加入其中, 室温搅拌得到
化合物4, 取N ‑叔丁氧羰基 ‑L‑酪氨酸、 NHS、 EDC. HCl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 室温搅拌后加入
化合物4及DIEPA反应过夜洗涤干燥提纯得到化合物5, 取三氟乙酸和无水二氯甲烷将化合
物5加入其中, 室温搅拌得到化合物6; 或者取化合物4, 羟基琥珀酰亚胺 ‑四氮杂环十二烷四
乙酸、 DIPEA溶于无 水二氯甲烷中, 室温搅拌后反应过夜洗涤干燥 提纯得到化合物5’;
(4) 优化材料亲疏水性: 取羧基聚乙二醇、 EDC. HCl和NHS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 氮气
保护下室温搅拌, 随后加入化合物6, 室温避光搅拌过夜, 即得sPS; 或者取化合物5 ’、 EDC.
HCl和NHS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 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 随后加入氨基聚乙二醇, 室温避光搅
拌过夜, 即得sP S‑2;
(5) 纳米胶束的组装: 将sPS或sPS ‑2溶于氯仿中, 配成母液, 随后将母液缓慢加入到缓
冲溶液中搅拌过夜, 即自组装分别得sP S NPs和sPS‑2 NPs的纳米胶束;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010598 B
2(6) sPS NPs的放射性标记: 取自组装的 sPS NPs纳米胶束于缓冲溶液中并置于管壁附
着iodogen的EP管中, 随后加入Na131I溶液, 室温涡旋, 脱盐处理, 超滤离心浓缩得最终的
131I‑sPS NPs纳米胶束材 料;
(7) sPS‑2 NPs的放射性标记: 取自组装的 sPS‑2 NPs纳米胶束于缓冲溶液中, 随后分
别加入68GaCl3或89ZrCl4或177LuCl3溶液, 加热反应, 脱盐处理, 超滤离心浓缩得最终的68Ga‑
sPS‑2 NPs或89Zr ‑sPS‑2 NPs或177Lu ‑sPS‑2 NPs纳米胶束材 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反应完毕后, 先后用饱和
NaHCO3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 干燥后用柱层析法提纯 得到化合物1。
4.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 中将sPS或sPS ‑2溶于氯仿中,
配成10‑30 mg/mL的母液, 控制母液与pH 7.0‑7.4 的PBS缓冲溶 液的体积比为1:5 ‑1:5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6) 取自组装的 sPS NPs纳米胶
束于PBS缓冲溶液中置于管壁上附着有iodogen的EP管中, 随后加入Na131I溶液, 封闭EP管,
室温涡旋, 用PD ‑10分离柱脱盐处理, 随后用30000 Da的超滤离心管浓缩得最终 的131I‑sPS
NPs纳米胶束材料; 步骤 (7) 取 自组装的 sPS‑2 NPs纳米胶束于PBS缓冲溶液中置于玻璃管
中, 随后加入68GaCl3或89ZrCl4或177LuCl3溶液, 加热反应15 ‑45 min, 用PD ‑10分离柱脱盐处
理, 随后用30000 Da的超滤离心管浓缩得最终的68Ga‑sPS‑2 NPs或89Zr ‑sPS‑2 NPs或177Lu
‑sPS‑2 NPs纳米胶束材 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6) 中Na131I溶液和步骤 (7) 中的
68GaCl3或89ZrCl4或177LuCl3溶液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20 %。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在制备用于深层肿瘤的
杀伤的切伦科 夫自发光 光敏剂材 料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胶束在中性或弱 碱性条件下胶束
稳定存在光敏剂活性受到抑制, 在酸性环境下胶束发生裂解使得单体散开, 光敏剂活性得
到恢复, 通过光动力ROS的产生杀伤肿瘤。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010598 B
3
专利 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4:06: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