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1923619.1
(22)申请日 2021.08.17
(73)专利权人 浙江盛林汽车部件 有限公司
地址 317507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
浦西1路19号
(72)发明人 林晓文
(74)专利代理 机构 台州嘉卫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3375
代理人 蔡卫勇
(51)Int.Cl.
B21D 37/10(2006.01)
B21D 43/00(2006.01)
B21D 22/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三拉伸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用套管的
第三拉伸模, 其压边圈中心开设拉伸孔, 并向上
设有拉延凸起, 拉延凸起与凹模对接端设有拉延
圆角, 拉延凸起与压边圈设有下拉延圆角; 本拉
伸模的拉伸系数m设置为0.8~0.85, 凸模圆角半
径r设置为3~4mm, 凹模圆角半径设置为6~8mm, 其
中整体拉伸高度设置为9~10mm; 拉延圆角r1设置
为6~8mm, 所述下拉延 圆角r2设置为10~12mm。 本
实用新型产品通过在压边圈中心拉伸孔向上设
有拉延凸起, 由拉延凸起上端与凹模对接端的拉
延圆角与经过第二次拉伸工序的拉伸的拉伸工
件进行挤压带动进而第三次拉伸工序, 结合精确
的计算和反复的实验, 最终确定汽 车底盘用套管
的拉伸成型工艺参数, 有效地避免了拉裂和压痕
等不良产品的出现, 得到拉伸效果好的拉伸工
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5467559 U
2022.01.11
CN 215467559 U
1.一种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三拉伸模, 包括上模座及与所述上模座对应设置的下模
座, 所述上模座下端面设有凹模, 所述凹模内设有脱 料组件, 所述下模座上端面由下向上依
次设有凸模固定板、 凸模和压边圈, 所述凸模固定板与下模座之间设有贯穿的缓冲销, 所述
凸模贯穿压边圈, 所述压边圈下端与缓冲销上端头相抵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边圈中心 开
设供凸模位移的拉伸孔, 并沿拉伸孔向上设有拉延凸起, 所述拉延凸起上端与凹模对接端
设有拉延圆角, 所述拉延凸起与压边圈连接端设有 下拉延圆角; 本 拉伸模的拉伸系数m设置
为0.8~0.85, 凸模圆角半径r设置为3~4mm, 凹模圆角半径设置为6~8mm, 其中整体拉伸高度
设置为9~10mm; 所述拉延圆角r1设置为6~8mm, 所述下拉延圆角r 2设置为10~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 三拉伸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料组
件包括贯通上模座及凹模的压杆及与所述压杆连接的脱料板, 所述脱料板与凸模对应设
置, 所述凹模中心开设供脱料板与压杆位移的脱料孔, 所述脱料孔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凹模
台阶孔, 所述脱料板 外端面对应脱料孔呈环台设置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 三拉伸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模包
括上下连接固定的下 凹模与上脱 料模, 所述脱 料孔的台阶端近上脱料模与下凹模连接端开
口位置设置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 三拉伸模,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凹模
上端面设有环台凸起, 所述上脱料模对应环台凸起位置设有环台缺口, 所述环台凸起与环
台缺口端面贴齐对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5467559 U
2一种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三拉伸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冲压模具技 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三拉伸模。
背景技术
[0002]当今轿车主机厂对整车减重和提升整车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对轿车底盘零
件的要求苛刻, 其主要表现在零件料厚减薄、 材质强度提升、 造型复杂度提升等, 其中轿车
底盘用套管作为汽车内的一个重要零件, 其中从钢板到套管成品件需要经过选材落料、 拉
伸成型、 整形、 修边、 翻边、 旋切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 每一道制作工序, 都需要专门的模
具进行固定及辅助加工, 其中因汽车底盘用套管拉伸的高度较大, 需进 行三次拉伸工序, 而
其中第三次拉伸工序的拉伸模, 作为最后一次拉伸工序, 对于最终的拉伸效果具有较大影
响, 而往往拉痕产生于该阶段, 故需要一个拉伸效果 好的第三拉伸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拉伸效果较
好的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三拉伸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三拉伸模技术方案为: 一
种汽车底盘用套管 的第三拉伸模, 包括上模座及与所述上模座对应设置的下模座, 所述上
模座下端面设有凹模, 所述凹模内设有脱料组件, 所述下模座上端面由下向上依 次设有凸
模固定板、 凸模和压边圈, 所述凸模固定板与下模座之 间设有贯穿的缓冲销, 所述凸模贯穿
压边圈, 所述压边圈下端与缓冲销上端头相 抵接, 所述压边圈中心开设供凸模位移的拉伸
孔, 并沿拉伸孔向上设有拉延凸起, 所述拉延凸起上端与凹模对接端设有拉延圆角, 所述拉
延凸起与压边圈连接端设有下拉延圆角; 本 拉伸模的拉伸系数m设置为0.8~0.85, 凸模圆角
半径r设置为3~4mm, 凹模圆角半径设置为6~8mm, 其中整体拉伸高度 设置为9~10mm; 所述拉
延圆角r1设置为6~8mm, 所述下拉延圆角r 2设置为10~12mm。
[000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脱料组件包括贯通上模座及凹模的压杆及与所述压杆连
接的脱料板, 所述脱料板与凸模对应设置, 所述凹模中心开设供脱料板与压杆位移的脱料
孔, 所述脱料孔设置为上 大下小的凹模台阶孔, 所述脱料板 外端面对应脱料孔呈环台设置 。
[000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凹模包括上下连接固定 的下凹模与上脱料模, 所述脱料
孔的台阶端近上脱料模与下凹模连接端开口位置设置 。
[000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下凹模上端面设有环台凸起, 所述上脱料模对应环台凸
起位置设有环台缺口, 所述环台凸起与环台缺口端面贴齐对接 。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在压边圈中心
拉伸孔向上设有拉延凸起, 由拉延凸起上端与凹模对接端的拉延圆角与经过第二次拉伸工
序的拉伸的拉伸工件进行挤压带动进而第三次拉伸工序, 结合精确的计算和反复的实验,
最终确定汽车底盘用套管的拉伸成型工艺参数, 有效地避免了拉裂和压痕等不良产品的出
现, 得到拉伸效果 好的拉伸工件。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5467559 U
3
专利 一种汽车底盘用套管的第三拉伸模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21: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