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111322.8 (22)申请日 2021.12.10 (73)专利权人 杭州友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1225 浙江省杭州市萧 山区宁围街 道永晖路233号杭州湾智慧谷大厦16 楼1602室 (72)发明人 黄鹤 荣超 蒋晓东 吴君竹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619 专利代理师 董李欣 (51)Int.Cl. G01D 21/02(2006.01) G01D 11/3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管道 监测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井下管道 监测设备, 包括壳 体、 安全绳和多个张紧机构, 安全绳的一端与壳 体的顶端连接, 张紧机构安装在壳体的外壁面 上, 张紧机构包括滑轨、 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 杆、 接触板和张紧绳, 滑轨、 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 撑杆形成三角形结构, 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以可 滑动的方式与滑轨连接, 接触板与第一支撑杆 和/或第二支撑杆连接, 张紧绳的一端与第一支 撑杆或第二支撑杆连接。 该井下管道 监测设备通 过张紧机构实现了仅依靠绳索牵引力和重力实 现壳体在垂直管道内的固定, 使得壳体的接触板 能够与内壁充分接触, 管道内部的震动、 位移、 声 波、 温度、 湿度等信息皆可通过接触板传递至传 感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16717448 U 2022.06.10 CN 216717448 U 1.一种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 安全绳和多个张紧机构, 所述安全 绳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端连接, 所述多个张紧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 所述张 紧机构包括滑轨、 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 接触板和张紧绳,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 所述滑轨的一端或所述壳体铰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 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 的另一端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滑轨连接, 所述接触板与所述第一支 撑杆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所述接触板的部分端面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 的位置位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侧, 所述张紧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 二支撑杆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下管道监测设备还包 括多个集线板, 所述集线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 所述集线板上设有穿线孔, 所述张 紧绳穿设于所述 穿线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线板在所述壳体的周 向方向上的位置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张紧机构之间, 相邻的两个所述张紧机构的所述张紧 绳穿设于位于所述两个张紧机构之间的所述 集线板的所述 穿线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下管道监测设备还包 括固定块和压板, 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滑轨的一端 连接, 所述压板的另一端设有 连接槽,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并且与所述压板铰接, 所述固定块封 设于所 述连接槽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下管道监测设备还包 括固定销, 所述第一支撑杆、 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接触板三 者通过所述固定销铰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支撑杆上设有连接 孔, 所述张紧绳的一端通过 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张紧机构 沿所述壳 体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绳包括多个子绳, 所述多个子绳的第一部分集成于一体, 所述多个子绳的第二部分呈散开状, 并且所述第二 部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 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下管道监测设备还包 括与所述壳体的顶端连接的把手, 所述把手上设有过绳孔, 所述安全绳穿设于所述过绳孔 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顶 盖、 外壳和底板, 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空腔, 并且所述空腔的两端呈开口, 所述顶盖和所述 底板分别封设于所述空腔的两端, 所述滑轨上设有滑槽,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以可滑动 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底板 抵接。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717448 U 2井下管道监测设 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 管道监测技 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 管道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 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 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 术。 [0003]井下管道监测设备与检修管道作业时的情况类似, 都要面临设备在目标区域的固 定以及与管壁有限接触的要求, 目前常见 的涨紧方案有气缸撑杆以及电动螺杆等; 如监测 设备需要在竖直的管道内部安装固定时, 对接触效果比较严格, 如果数据采集的触点虚触 或者接触点易松动, 都会影响数据采集的效果, 甚至导致设备坠落。 户外的管道环境情况相 对复杂, 容易出现粉尘及油液污染, 从而影响气缸支撑及螺杆支撑机构的可靠性。 现有的管 道支撑涨紧方案, 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保障, 电力或者一定范围的气 压, 增加了使用过程中 的能耗以及断电断气情况下 的使用风险, 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给管道监测设备 的固定 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井下管道监测 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较 差的问题, 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包括壳体、 安全绳和多个张紧机构, 所 述安全绳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端连接, 所述张紧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 所述 张紧机构包括滑轨、 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 接触板和张紧绳,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 与所述滑轨的一端或所述壳体铰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 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 的另一端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滑轨连接, 所述接触板与所述第一支 撑杆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所述接触板的部分端面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 的位置位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侧, 所述张紧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 二支撑杆 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井下管道监测 设备通过张紧机构实现了仅依靠绳索牵引力和 重力实现壳体在垂直管道内的固定, 使得壳体的接触板能够与内壁充分接触, 管道内部的 震动、 位移、 声波、 温度、 湿度等信息皆可通过接触板传递至传感器。 在管道发生一定变形的 情况下, 只需调整 各个撑杆的涨紧绳的松紧程度, 即可保证每个支撑杆部件都充分撑开, 实 现充分接触。 与现有的气缸撑紧机构相比, 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井下管道监测设备无需额 外提供电能, 不会出现失电松动甚至坠落的情况。 并且与传统的螺杆支撑机构相比, 本实用 性新提及的井下管道 监测设备仅通过两个支撑杆铰接配合张紧绳实现涨紧与回收, 结构简 单可靠, 不会出现回收困难导致装置卡死的问题, 而且也不易受到粉尘与油脂的影响, 极大 地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 无需额外提供动力也降低了使用能耗。 [0007]另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井下 管道监测设备, 还可 具有如下附加的技 术特征: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井下管道监测 设备还包括多个集线板, 所述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6717448 U 3

.PDF文档 专利 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第 1 页 专利 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第 2 页 专利 井下管道监测设备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0:43: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