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1398027.7
(22)申请日 2021.11.2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3825341 A
(43)申请公布日 2021.12.21
(73)专利权人 华海通信技 术有限公司
地址 300467 天津市滨 海新区中新天津生
态城信息园新智中心1号楼8门6层
(72)发明人 焦文宪 金戈 王娜 侯岩崎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63
代理人 逯长明 许伟群
(51)Int.Cl.
H05K 5/02(2006.01)
H05K 7/20(2006.01)F16F 15/10(2006.01)
(56)对比文件
WO 2018121252 A1,2018.07.0 5
WO 2018121252 A1,2018.07.0 5
GB 9218755 D0,1992.10.21
CN 111792006 A,2020.10.20
审查员 王超群
(54)发明名称
一种承压舱内部单 元的涨紧机构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提供一种承压舱
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至少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
保护壳体, 相邻两个保护壳体的两个端面均设置
有涨紧装置; 涨紧装置包括第一法兰、 第二法兰
和碟形弹簧组件, 碟形弹簧组件一端设置在第一
法兰的压帽孔内, 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法兰的压簧
孔内。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由于涨紧装置设置在
保护壳体的两端, 可以实现相邻两个 保护壳体 之
间的同步涨紧, 以利用较小的张开距离, 实现相
邻两个保护壳体 之间的间距均匀变化, 降低通信
单元的压缩空间, 提升通信单元的空间利用率,
实现通信单元的保护壳体与承压舱内壁紧密贴
合, 有利于内部光电器件的散热; 同时可 以很好
的吸收因海底高水压造成的承压舱变形, 保护内
部的光电器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3825341 B
2022.03.01
CN 113825341 B
1.一种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至少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保护壳体 (1) , 多个保护
壳体 (1) 之间用于设置通信单元 (101) , 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 保护壳体 (1) 的两个端面均设
置有涨紧装置 (2) ;
所述涨紧装置 (2) 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保护壳体 (1) 上的第一法兰 (21) 和第二法
兰 (22) , 以及至少两个 设置在第一法兰 (21) 和第二法兰 (22) 之间的碟形弹簧组件 (3) , 所述
碟形弹簧组件 (3) 一端设置在第一法兰 (21) 的压帽孔 (211) 内, 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法兰 (22)
的压簧孔 (221) 内, 以在相邻两个保护壳体 (1) 之间形成弹性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碟形弹簧
组件 (3) 包括插入压簧孔 (221) 内的压簧杆 (31) , 以及 套设在所述压簧杆 (31) 上的碟形弹簧
(32) , 所述压簧 孔 (221) 上设置有卡接所述 碟形弹簧 (32) 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碟形弹簧
组件 (3)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簧杆 (31) 一端的压簧帽 (33) , 所述压簧帽 (33) 用于插入所述
压帽孔 (21 1) 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碟形弹簧
(32) 包括多个对合和/或叠合的碟形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簧杆
(31) 的直径等于所述 碟形弹簧 (32) 的内孔 直径, 且所述压簧杆 (31) 的端部设置有倒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簧杆
(31) 上还设置有密封圈 (34) , 所述密封圈 (34) 设置在碟形弹簧 (32) 外侧, 且贴合所述压簧
孔 (221)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法兰
(21) 和第二法兰 (2 2) 上均设置有工装孔 (4) , 以用于调整相邻两个保护壳体 (1) 之间距离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壳体
(1) 的数量 为两个, 且两个所述保护壳体 (1) 组成的内部单 元为圆柱形。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3825341 B
2一种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通信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承压舱内部单 元的涨紧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海底通信领域, 设置在海底的通信单元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压, 为了对海底的通
信单元进行保护, 通常将通信单元设置在高强度材料 的承压舱内。 为了避免作为承压舱内
部单元的通信单元在承压舱内部晃动, 同时需要为内部单元提供较好的散热环境, 在实际
使用过程中, 需要保证内部单 元与承压舱内壁完全接触。
[0003]但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由于深海的巨大水压, 高强度材料的承压舱仍然会产生
微变形, 容易对内部单元进 行挤压, 而损坏内部单元, 因此, 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涨紧机构,
使得内部单元与承压舱既能充分接触, 同时又提供一定的弹力用于吸收承压舱的变形。 例
如, 专利号为: CN207457574U的专利, 提供一种实现筒体内部结构件与筒体内壁涨紧的结
构, 包括由两半圆弧形壳体 (哈夫节) 组成的内部支撑件和连接部件, 通过连接部件上设置
的铰接部件、 弹性部件和调节部件。 通过调节部件上调节凸轮的转动角度来改变两半 哈夫
节的间距, 实现筒体内部结构件与承压舱内壁 涨紧。
[0004]但是这种方式, 实现筒体内部结构件与 筒体内壁涨紧的结构, 结构复杂、 零件数量
多, 以及弹性部件为压力弹簧, 单个弹簧提供的弹力较小, 需要排布多个弹簧才能提供足够
的弹力完成涨紧; 且弹性部件和调节部件安装在哈夫节的同一侧, 另一侧为铰接部件, 涨紧
的过程中哈夫节两侧间距变化不均匀, 弹性部件和调节部件一侧的位移变化大于铰接侧,
需要较大 的涨紧行程才能将筒体装入承压舱, 哈夫节中间需要留有较大 的压缩空间, 造成
了空间的浪费; 在具体调节过程中, 调节部件为凸轮装置, 凸轮上有六角形的转动槽, 需要
使用较大 的扭力才能转动凸轮完成压紧, 装配难度较大; 另外调节部件在装配完成并投入
使用后不再使用, 将此装置安装在产品上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5]在海底电缆系统中, 为了避免因承压舱微变形, 导致内部单元的损坏, 本申请实施
例提供一种承压舱内部单元 的涨紧机构, 至少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保护壳体, 多个保护壳
体之间用于设置通信单 元, 相邻两个保护壳体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涨紧装置;
[0006]所述涨紧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保护壳体上的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 以及
至少两个设置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 间的碟形弹簧组件, 所述碟形弹簧组件一端设置在
第一法兰的压帽孔内, 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法兰的压簧孔内, 以在相邻两个保护壳体之间形
成弹性间隙。
[0007]这样, 通过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设置碟形弹簧组件, 在相邻两个保护壳体
之间形成弹性间隙, 第一法兰和 第二法兰在碟形弹簧组件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内部单元的相
邻两个保护壳体张开, 实现内部单 元与承压舱内壁的涨紧。
[000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碟形弹簧组件包括插入压簧孔内的压簧杆, 以及套设在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3825341 B
3
专利 一种承压舱内部单元的涨紧机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48: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