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494007.X
(22)申请日 2021.12.08
(71)申请人 东北电力大 学
地址 132012 吉林省吉林市船 营区长春路
169号
(72)发明人 孙建闯 蔡伟华 李智明 张文超
李伟超 侯延栋 杜立鹏
(74)专利代理 机构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代理人 陈传林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19/08(2020.01)
(54)发明名称
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
多尺度耦合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
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包括: 建立自然
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 初始流速优化、 最小流
速限值标准、 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 构
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 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
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
速; 提出单相条件下的初始流速最小限值; 将一
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参数的极差作为三维程序
计算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判据, 并基于
耦合流速构建极差的收敛标准函数。 根据一维和
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
新, 实现耦 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 具有科学合理,
自适应能力强, 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
分析堆芯等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和
换热特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14201870 A
2022.03.18
CN 114201870 A
1.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其特征是, 它包括
以下步骤:
1)建立自然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 的第一管路、 第 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维流动阻力
与换热计算程序和堆芯的三维流动与换 热计算程序;
2)设初速流速为vi, 并将vi作为三维计算程序的入口流速边界条件, 采用三维程序计算
堆芯的压降ΔP和出口温度Tout;
3)计算三维程序得到的出口温度Tout的收敛标准Tcr和压降ΔPre的收敛标准ΔPcr, 将三
维程序计算的堆芯出口温度Tout和堆芯压降ΔPre的极差作为参数收敛判据, 具体为|
Tout,n+I‑Tout,I|<Tcr且|ΔPre,n+I‑ΔPre.I|<ΔPcr, I为三维程序迭代步, n为间隔迭步数, Tcr
和ΔPcr为收敛标准;
4)当出口温度Tout和压降ΔPre的极差分别小于收敛标准Tcr和ΔPcr, 将三维程序计算的
出口温度Tout和压降ΔPre传递给一维计算 程序, 并计算驱动压 头ΔPd和总阻力压降ΔPz;
5)当ΔPd≤ΔPz/2时, 对初始流速vi进行优化, 根据驱动压头ΔPd和总阻力压降ΔPz的
大小, 对初始流速vi进行优化, 具体优化方法为:
对于两相工况计算, 当|(ΔPd‑ΔPz)/(ΔPd+ΔPz)|<0.5时, vi=vi[1+(ΔPd‑ΔPz)/(Δ
Pd+ΔPz)]; 当|(ΔPd‑ΔPz)/(ΔPd+ΔPz)|≥0.5时, vi=0.5vi;
对于单相工况计算, 采用流速限值vi,min限定初始流速最小取值, 根据热平衡关系式Q=
ρ vAcp,aveΔT, Q为堆芯功率, ρ 为堆芯入口密度, A为流通面积, cp,ave为堆芯平均定压比容, Δ
T为堆芯进出口温差, 采用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sat减去堆芯入口温度Tin获得最大温差项
ΔT, 基于最大温差项ΔT, 获得初始流速的最小值表达 式vi,min=Q/[ρ Acp,ave(Tsat‑Tin)], 并
返回步骤3), 当ΔPd>ΔPz/2, 根据式vi+1=vi[1+(ΔPd‑ΔPz)/(ΔPd+ΔPz)], 获得更新后的
流速vi+1;
6)根据流速vi和vi+1更新步骤4)中的收敛标准, 具体为Tcr=εt|vi+1‑vi|/max(vi+1,vi),
ΔPcr= εp|vi+1‑vi|/max(vi+1,vi), εt和 εp为常数, i为 数据交互次数, max()为取最 大值函数,
Tcr和ΔPcr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新, 实现耦合程序收
敛至精确值;
7)将更新后的流速vi+1传递给三维计算程序, 并转到步骤3), 直至vi与vi+1相同, 完成一
维程序和三维程序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201870 A
2用于分析 核动力装 置非能动特性的 自适应多尺度耦合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数值计算领域, 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
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特别适用于核反应堆等复杂热源在自然循环条件下的流动
和换热特性的定量分析。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自然循环为主的先进非能动安全技术应用于小型
堆, 用来提升小型堆的安全性能。 因此, 研究基于自然循环式的非能动安全系统的流动和传
热特性对核动力系统的安全设计至 关重要。 本领域针对自然循环系统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
究主要采用基于集总参数法的一维分析程序, 该程序具有计算流速快、 参数调节灵活等优
点。 然而, 对于具有复杂结构的热源如反应堆堆芯和列管式换热器, 其内部存在显著的三 维
流动特征, 如二次流、 涡流等。 因此, 采用传统一维分析程序无法模拟其内部复杂的三维流
场。 同时, 如果仅采用三 维程序对整个自然循环系统模拟则需要庞大的网格量, 时间成本极
高。 因此, 本发明结合一 维用户程序和三 维程序软件的优点, 开 发了一维用户程序和三 维程
序的自适应耦合计算方法, 实现了对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快速和准确模
拟, 可为研究人员提供极具价 值的研究工具。
[0003]在现有的文献中, 针对一维程序和三维程序自适应耦合的研究很少, 其中张银星
等提出一维用户程序和三维程序STAR ‑CCM+的多尺度耦合方法(张银星,高璞珍,何晓强,
等.STAR‑CCM+与一维用户程序耦合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20,41(11):1669 ‑
1674.)。 该方法讲述了一维用户程序和三维程序STAR ‑CCM+的数据交互方法。 该方法通过
STAR‑CCM+预设固定迭代步数, 使其计算参数稳定, 然后与一维用户程序进行数据交互。 然
而, 实际应用中发现, 当固定迭代步数选取过大时, 会导致耦合收敛的时间显著增加。 当固
定迭代步数选取过小时, 交互参数未达到稳态或接近稳态, 数据 交互会导致耦合程序计算
发散。 此外, 该方法中对一 维用户程序初始流速的设置具有较高的要求, 仅当初始 流速与实
际工况下自然循环 流速稳定值的偏 差较小时, 耦合计算才能收敛。 综上分析可知, 采用固定
迭代步的一 维和三维多尺度耦合方法具有自适应差、 初始流速影响耦合程序的收敛能力和
依赖实验经验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4]鉴于现有技术基于固定迭代步的一维和三维程序耦合方法的局限性, 本发明的目
的是, 提出一种科学合理, 自适应能力强, 应用价值高的用于 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
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任意初始流速下一 维和三维耦合程序的快
速、 准确收敛, 同时也能够用于计算分析含其 他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流动和传热 特性。
[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
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其特 征是, 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建立自然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一管路、 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维流动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4201870 A
3
专利 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9:56: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