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CS C62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265.1—2021 中蒙跨境口岸地区生物媒介鼠疫监测、检测 和防护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监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urveillance,Detection and Self-Protection to Biological Vector of Plague in China-Mongolia Cross-border Ports Area Part1:Surveillance 2021-07-23 发布 2021-08-23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265.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DB15/T 2265《中蒙跨境口岸地区生物媒介鼠疫监测、检测和防护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 DB15/T 226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监测; ——第2部分:检测; ——第3部分:人员防护。 本文件由呼和浩特海关归口。 本文件由呼和浩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和浩 特海关、二连浩特海关、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文秀、韩冰、李建云、范晶、张忠兵、于欣欣、陈宇飞、魏怀波、杨常青、 杨宇。 I DB15/T 2265.1—2021 中蒙跨境口岸地区生物媒介鼠疫监测、检测和 防护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监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蒙跨境口岸地区各类生物媒介鼠疫的监测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中蒙跨境口岸地区的生物媒介鼠疫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6882-1997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 16882-19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蒙跨境口岸地区 China-Mongolia cross-border port area 中国和蒙古国在边境区域设立的过境或贸易地点的相关设施和环境。 3.2 鼠类生境 rodent habitat 鼠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由地貌、植被、鼠种及数量来划分。 3.3 鼠疫自然疫源地 plague natural foci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通过媒介蚤在宿主和其他动物间传播,不 依赖于人类,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并能造成人间鼠疫流行,这种现象称之鼠疫自然疫源性。有自然 疫源性的地方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来源:GB 16882-1997—1998,3.1] 3.4 动物鼠疫监测 animal plague surveillance 1 DB15/T 2265.1—2021 在鼠疫疫源地内定期、定量地监测动物鼠疫流行动态,观察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生态,评估动物鼠 疫感染、传播、保存规律及地理分布特征。 3.5 主要宿主 main host 病原体的长期保存者,对于病原体的种族延续起主要作用。对于鼠疫菌保存起主要作用,对鼠疫菌 具有高感染性和中等敏感性。 3.6 主要生物媒介 main biological vector 具有很高传播能力,对引起和维持主要宿主的鼠疫流行和保持鼠疫自然疫源性起主要作用的蚤类。 4 监测 4.1 监测地域范围 中蒙跨境口岸地区及周边400 m环境范围,各监测机构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划分类 型(见附录A),结合本口岸实际适当调整监测范围。 4.2 监测时间 4.2.1 4.2.2 4.2.3 4.2.4 蒙古早獭疫源地口岸:5 月和 7 月各调查 1 次,其余时间以检索自毙动物为主。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口岸:4 月和 7 月各调查 1 次,其余时间以检索自毙动物为主。 布氏田鼠疫源地口岸:4 月至 5 月和 8 月至 9 月各调查 1 次,其余时间以检索自毙动物为主。 长爪沙鼠疫源地口岸:4 月至 5 月和 10 月至 11 月各调查 1 次,其余时间以检索自毙动物为主。 4.3 监测内容 4.3.1 主要宿主动物监测 4.3.1.1 蒙古旱獭疫源地口岸: 用路线法监测旱獭数量,并计算旱獭密度。如蒙古旱獭数量较低,可 针对监测范围内的其它主要宿主动物进行调查,方法参照相应疫源地的监测方法。 4.3.1.2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口岸:在监测范围内,按各类生境面积 0.2 %~0.5 %分层抽样,以一日弓 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数量,计算鼠密度。 4.3.1.3 布氏田鼠疫源地口岸:在监测范围内,按各类生境面积 0.2 %~0.5 %分层抽样,以一日弓形 夹法监测布氏田鼠数量,计算鼠密度。 4.3.1.4 长爪沙鼠疫源地口岸:在监测范围内,按各类生境面积 0.2 %~0.5 %分层抽样,以一日弓形 夹法调查长爪沙鼠数量,计算鼠密度。 4.3.2 野外夜行鼠监测 每次监测期间,选择2~3种主要生境,在夜行鼠活动场所布夹进行捕鼠,以5米夹法监测夜行鼠数 量,每点布夹不少于300夹次,对捕获鼠分类。 4.3.3 宿主体蚤监测 2 DB15/T 2265.1—2021 将获得动物单只装入鼠袋,对鼠袋外包装进行灭蚤处理,动物的体外寄生蚤全部进行梳捡,计算平 均蚤指数。 4.3.4 病原学与血清学检验 对捕获动物进行细菌培养或核酸检测,并检测血清抗体。对自毙动物进行细菌培养或核酸检测,并 检测抗原。获得的蚤类,要求同地点、同宿主、同种蚤为一组,每组不应超过20匹,进行细菌培养或核 酸检测。 4.4 调查方法 4.4.1 一日弓形夹法 4.4.1.1 适合范围 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疫源地区主要宿主数量的调查。 4.4.1.2 布夹 将监测区域按照生境或种群群落分布划分为不超过7个区域,每天在1~2个区域布夹,样方面积为1 公顷,为100 m×100 m。对鼠洞过多的样方,可于黄鼠、沙鼠、田鼠洞外活动停止或减弱的傍晚,将样 地内洞口全部用泥土或草皮等物加以堵塞,次日清晨对所有被盗开的洞口一律布放鼠夹进行捕鼠,每洞 布放弓形夹1盘,夹的敏感度在25 g~30 g之间。若洞口不多,可直接于清晨布放鼠夹,不需预先堵洞。 布夹后每隔2 h检视鼠夹一次,在检视鼠夹过程中及时取下被捕获的鼠,再将鼠夹重新在原洞口布好, 继续捕鼠。发现新盗开洞口时,立即补放鼠夹。 4.4.1.3 密度计算 按式(1)计算。 ρ=N/S………………………………………………………(1) 式中: 2 ρ——鼠密度, 单位为只每平方千米(只/km ); N——捕鼠数,单位为只; 2 S——监测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 4.4.2 路线法 4.4.2.1 适用范围 蒙古旱獭疫源地蒙古旱獭数量的调查。 4.4.2.2 调查时间 监测期内选择蒙古旱獭洞外活动高峰时刻,即日出后3 h和日落前3 h的一段时间。 4.4.2.3 调查方法 在监测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路线,以步行或驾车直线或曲线向前行进,由起点开始计时,同 时观察地面上能见到的旱獭数。视野宽度一般以每侧50 m~100 m为宜,路线的长度按时间计算公里数, 步行每小时3 km左右,驾车每小时20 km左右,以路线的长度乘视野宽度求出调查面积,算出旱獭密度。 3 DB15/T 2265.1—2021 4.4.2.4 密度计算 按式(2)计算。 ρ=N/S………………………………………………………(2) 式中: 2 ρ——旱獭密度, 单位为只每平方千米(只/km ); N——目测旱獭数,单位为只; 2 S——监测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 4.4.3 5 m 夹线法 4.4.3.1 适用范围 野外夜行鼠数量的调查。 4.4.3.2 扑鼠工具 板夹,夹型号要统一,敏感度10 g~15 g。 4.4.3.3 诱饵 板夹统一用油饼(植物食用油),每块3 g~5 g。 4.4.3.4 布放方法 采用5 m夹线法布放,夹行间距要超过200 m,夹嘴方向要一致。 4.4.3.5 布放时间 日落后布夹,日出前收回。 4.4.4 鼠体蚤调查 4.4.4.1 调查范围 在监测期间内,捕获的所有活体宿主动物或自毙动物均进行体蚤的梳捡。 4.4.4.2 工具、试剂 布袋、乙醚或氯仿、龙胆紫、白色搪瓷盘、眼科镊、显微镜等。 4.4.4.3 操作步骤 捕获的活体宿主动物,单只装袋,扎紧袋口,用适量乙醚或氯仿麻醉后,将动物置于白色搪瓷盘上, 用眼科镊由后向前逆毛梳捡体外寄生昆虫,并检集掉落于搪瓷盘和布袋内的寄生昆虫,单只宿主梳捡的 寄生昆虫单独分类计数、记录。 4.4.4.4 平均蚤指数计算 按式(3)计算。 R=n/N……………………………………………………(3) 式中: 4 DB15/T 2265.1—2021 R——平均蚤指数,无单位; n——蚤总数,单位为只; N——捕鼠数,单位为只。 5 疫区处理 当监测到动物鼠疫流行时,要以疫点为中心,半径为1 km范围内,采用鼠、跳蚤并灭的方式处理, 做到无鼠、无洞。同时,对人群居住地进行灭鼠、灭跳蚤,环境卫生整治。 5 DB15/T 2265.1—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内蒙古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划分类型 根据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将内蒙古自治区划分为四种类型。 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呼伦贝尔满洲里、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 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25):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汉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喀喇沁旗、 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林西县;通辽市扎鲁特旗、开鲁县、奈曼旗、科 尔沁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库伦旗、霍林郭勒市;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 翼前旗、乌兰浩特市;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正镶白旗(两型)、多伦县。 布氏田鼠鼠疫疫源地(4个):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 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23个):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达茂旗、昆区、固阳县、九原区、白云 矿区;乌海市海南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杭锦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前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化德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苏尼 特右旗、正镶白旗(两型)、二连浩特市、镶黄旗、太仆寺旗。 6
DB15-T 2265.1—2021 中蒙跨境口岸地区生物媒介鼠疫监测、检测和防护技术规程 第1部分:监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1:42: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