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1 濮 4109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9/T 023—2021 干制辣椒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2021 - 09 - 10 发布 2021 - 10 - 09 实施 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09/T 02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 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濮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会云、李志刚、张卫华、刘俊红、魏静茹、肖占伟、赵清华、王志伟、崔随 国、肖萍、许航、张自敏、许瑞娟、罗众贺、宋庆华、孙志红、胡翠霞、李诗聪、牛月山、马绍奎、胡 国胜、张升运、李宋军、张桂平、张素蕊、吴淑娴、靳凤霞、刘慧敏、孙建华、胡永超、刘华路、李继 光、张耀升。 1 DB 4109/T 023—2021 干制辣椒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濮阳市干制辣椒的要求、栽培技术、大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采收。 本文件适用于濮阳市辣椒主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321 所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产 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 3.2 日光温室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 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3.3 塑料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3.4 土壤肥力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 4 要求 4.1 土壤肥力 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肥沃,活土层25 cm以上,且土体结构良好,无明显障碍因子。高产田0 cm~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13 g/ kg,全氮≥0.85 g/ kg,有效磷≥16 mg/ kg,速效钾含量≥100 mg/ kg。 2 DB 4109/T 023—2021 4.2 品种选择准则 选择株型紧凑、产量高,耐热、抗病,干制后表面光滑、红色素含量高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3 中的良种规定。如尖椒品种有:三樱、子弹头、新一代等。 4.3 肥料使用准则 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 NY/T 496 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和矿质肥料)。 4.4 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应符合GB 8321.1~GB 8321.6的规定。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 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4.5 病虫害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产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 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5 栽培技术 5.1 育苗设施的规格要求 塑料小棚:矢高1 m~1.5 m,跨度1.2 m~1.5 m,长度15 m~20 m;塑料中棚:矢高1.5 m~2 m,跨 度4 m~6 m,长度20 m~30 m;塑料大棚:矢高2.5 m~3 m,跨度6 m~12 m,长度30 m~60 m。日光温 室:矢高3.5 m~4.2 m,跨度7 m~9 m,长度50 m~80 m。 5.2 栽培季节 春露地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夏季麦垄套种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5月中 下旬定植。 5.3 培育壮苗技术 5.3.1 壮苗标准 株高15 cm左右,叶数7片~9片,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有光泽。茎粗0.3 cm~0.5 cm,节间长1 cm~ 1.5 cm。根系发达洁白,全株无病虫害。 5.3.2 育苗场地及设施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灌排方便,交通便利,且距离定植大田较近的地块。春露地栽培需在日 光温室内育苗,麦套栽培可选用日光温室或塑料棚加草苫育苗。 5.3.3 营养土配制 无病虫肥沃大田土壤60%、优质腐熟有机肥40%,每方加入三元复合肥1 kg,充分混匀并消毒。 5.3.4 播种床制作 3 DB 4109/T 023—2021 辣椒播种采用平畦撒播。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做宽1.2 m~1.3 m的平畦,长度不超过15 m。将 畦底铲平过水洇实,并彻底清除杂草,撒一层草木灰或细砂土,然后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畦内,厚 度10 cm~12 cm。为提高育苗质量每667 ㎡大田需播种床面积20 ㎡~30 ㎡。 5.3.5 种子处理 5.3.5.1 消毒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天~3天,用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5分钟~35分钟,或用 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3.5.2 浸种催芽 将消毒后的种子搓洗干净,置于20 ℃~30 ℃的温水中浸种8 h~10 h,使其充分吸水后捞出稍凉干, 置于25 ℃~30 ℃环境中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2次,约5天~6天7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5.3.6 播种 5.3.6.1 播种期 春露地栽培,育苗播种期为2月上中旬;夏季麦垄套种栽培,育苗播种期为3月上中旬。播种前10天~ 15天扣棚膜烤地升温。 5.3.6.2 播种量 每667 ㎡大田需种子80 g~100 g,每平方米播种床播种10 g~15 g。 5.3.6.3 播种方法 播种前浇足底水,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按播量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盖营养土0.8 cm~1.0 cm。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 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冬春 寒冷季节播种后用新的无色地膜平盖畦面,待幼苗顶土时及时撤除,严防烧苗。 5.3.7 苗床管理 5.3.7.1 5.3.7.1.1 环境调控 温度 冬春温室、塑料棚育苗温度管理指标。辣椒播种至齐苗期,适宜日温30 ℃~35 ℃,夜温20 ℃~ 16 ℃,短时间内夜温不低于15 ℃;齐苗至分苗前,适宜日温23 ℃~25 ℃,夜温18 ℃~16 ℃,短时 间内夜温不低于10 ℃;分苗至缓苗期,适宜日温30 ℃~35 ℃,夜温20 ℃~18 ℃,短时间内夜温不 低于15 ℃;缓苗后至定植前,适宜日温20 ℃~28 ℃,夜温18 ℃~15 ℃,短时间内夜温不低于10 ℃; 定植前5天~7天,适宜日温15 ℃~25 ℃,夜温15 ℃~10 ℃,短时间内夜温不低于8 ℃。 5.3.7.1.2 水肥管理 分苗前主要通过多次覆土保墒。当畦面出现裂缝或表土见干时覆一层细潮土,厚约0.2 cm~0.3 cm。 若底水不足或苗床蒸发量大,造成苗床干旱,用喷壶适当喷水润透表土。幼苗生长中后期,外界气温升高, 苗床蒸发量大,要适当浇水,并结合苗情补施稀薄氮肥。 4 DB 4109/T 023—2021 5.3.7.2 分苗 5.3.7.2.1 分苗时期 幼苗二叶一心时及时分苗。 5.3.7.2.2 分苗容器 采用10 cm× 10 cm营养钵分苗。 5.3.7.2.3 分苗方法 分苗要在晴朗天气的上午进行, 双株分苗或单株分苗依品种而定。分苗前一天苗床浇起苗水,起苗 时注意保护根系,并对幼苗进行分级,需一穴双株定植的品种,要将大小强弱一致的两株幼苗分苗于一钵, 以利生长。将栽好苗的营养钵排放于苗床,浇足分苗水,并用50%多菌灵800倍液灭菌1次。 5.3.7.3 倒苗 幼苗长到3片~4片真叶时进行一次倒苗,适当扩大间距,并结合倒苗将幼苗分级摆放。 5.3.7.4 防治虫害 苗床以防治白粉虱、蚜虫、潜叶蝇为主。药剂防治可选用25%噻虫螓2000倍~3000倍、1.8%阿维菌 素(虫螨克)乳油2000倍~2500倍等,发现害虫及时喷雾防治。 5.3.7.5 防治病害 辣椒苗床常见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在做好苗床水分、温度调控的基础上,用72%霜霉威(普 力克)水剂800倍喷淋防治。 5.4 整地、施肥及定植 5.4.1 增施有机肥,平衡配方施肥 每667 ㎡大田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9%以上)2500 kg~3500 kg,总施纯氮8 kg~ 10 kg,速效磷6 kg~7 kg,速效钾 5 kg~6 kg,及适量锌、镁、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5.4.2 耕翻整地 深耕20 cm耙平整细作畦。 5.4.3 定植 5.4.3.1 密度 采用宽窄行栽培,双行培土成垄。依据品种不同采取相应密度,如,三樱椒每667 ㎡定植6000穴~ 6500穴,新一代每667 ㎡定植3800穴~4200穴。 5.4.3.2 定植时期 春露地辣椒4月下旬定植,麦垄套种5月上中旬定植。 5.4.3.3 定植方法 5 DB 4109/T 023—2021 麦套椒定植前7天~10天,对麦田重喷2次药剂,重点防治粉虱、蚜虫蓟马等。栽苗时,淘汰病弱苗、 杂苗,大小苗分开。栽苗深度以土坨与地面相平为宜,可沟栽或穴栽,栽后封土压实,防止浇水倒苗。 定植大田应先浇水后定植,返苗后再轻浇一遍压根水。 5.5 5.5.1 定植后的管理 水肥管理 5.5.1.1 灌排技术 定植缓苗后田间自然蹲苗,至植株封垄前,土壤水分蒸发量大,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地面见干见 湿。封垄后,畦面郁蔽,蒸发量减少,视天气情况每隔7天~10天浇一次水,保持地面湿润。7月中旬至 8月上中旬高温季节,浇夜水降低地温。进入雨季后,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果实大量进入红熟期, 少浇水或不浇水,促转色,减少烂果。 5.5.1.2 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辣椒定植后10天左右进行,结合中耕除草施1次提苗肥,每亩施尿素10 kg,促苗早发; 第二次追肥在大量现蕾时,施1次重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 kg加硫酸钾复合肥25 kg(N、P、K含量均22%: 15%:13%,下同),在植株一侧开沟深施并结合培土;第三次追肥在盛果期,每亩用硫酸钾复合肥10 kg 兑水追施,力争在高温前封行;第四次追肥在高温过后(立秋后),气温逐渐转凉,秋椒大量结果,根据 辣椒长势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亩用硫酸钾高钾复合肥5 kg 随水冲施,促进二次着果盛期,提高产 量。并结合杀
DB4109-T 023—2021 干制辣椒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濮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0:57: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