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CCS B 05 烟 DB3706 台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06/T 79—2021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que rules of tea cultivation 2021 - 07 - 27 发布 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8 - 27 实施 发 布 DB3706/T 7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烟台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烟台市茶叶学会、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阳市果业发展中心、海阳市农村 经营管理服务中心、烟台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海阳市步鹤山茶果专业合作社、莱阳市高格庄镇娘娘山 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蓬莱仙山茶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刚、慕建民、于海军、安利娜、曲日涛、丁锁、张燕妮、杨福美、李振亭、 曹新芳、沙传红、张雅琴、李均波、于超亮、汪强强。 1 DB3706/T 79—2021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茶树栽培的产地环境要求、茶园规划及建园、种苗选择与种植、定型修剪、土肥水管 理、病虫害防治、茶树越冬防护、鲜叶采摘、贮存和运输及生产档案等。 本文件适用于烟台市茶树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T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H/T 1076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拱棚 small arched shed 棚内栽有一垄茶树,用竹木、塑料膜搭建的拱形简易设施。 3.2 中拱棚 mid arch shed 用竹木、塑料膜搭建的棚内栽有2~4垄茶树的拱形简易设施。 3.3 大拱棚 big arched shed 用竹木(水泥预制件、钢材)和塑料膜搭建的棚内栽有四垄以上茶树的拱形越冬设施。 2 DB3706/T 79—2021 3.4 冬暖式大棚 greenhouse 棚体采用东西走向,长度不低于30m,跨度9m左右,东西北三侧建墙的拱形越冬设施。 4 产地环境要求 茶园应远离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5 茶园规划及建园 5.1 地势选择 地势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 5.2 茶园开垦 开垦深度应在60 cm以上,坡地开垦时,应自下而上按照等高线深翻整理。 5.3 道路 茶园道路应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合理设置,形成包含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的道 路系统。 5.4 防护林 应在山脊、风口处和茶园西侧、北侧设置主林带,在东西路的南侧、南北路的东侧或渠道旁、地埂 上设置副林带。 6 种苗选择与种植 6.1 种苗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选择茶树品种,适宜栽培的茶树品种见附录 A;茶树种苗质量 应符合 GB 11767 的规定。从南方引种的无性系扦插苗和有性系良种,应经过三年抗逆性驯化。 6.2 种植 6.2.1 种植前对地块进行深翻整理,开挖深 60 cm、宽 80 cm 的种植沟,生熟土分开,生土与有机肥 混合回填在种植沟底部,熟土填在上部。 6.2.2 种籽直播以春播为宜,播种方式采取“凹田双行密植”方式,双行条播,大行距 100 cm~120 cm, 小行距 30 cm,穴距 20 cm~30 cm。 6.2.3 无性系茶苗采用双行双株栽植,大行距 100 cm~120 cm,小行距 30 cm~40 cm,丛距 20 cm~ 30 cm。 7 定型修剪 7.1 修剪原则 3 DB3706/T 79—2021 茶树定型修剪按照 GH/T 1076 中的规定执行。根据茶树的品种、树龄、长势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 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投产茶园树冠高度控制在 50 cm~70 cm,覆盖度不 低于 80%。 7.2 轻修剪 修剪时期在茶芽萌动前 20d~30d,修剪深度 3cm~5cm,剪除冻害枝梢和病枯枝叶。 7.3 中修剪 修剪时期在“芒种”前后,修剪深度 10cm~15cm,剪除冻害枝、病枯枝、鸡爪枝。 7.4 重修剪 修剪时期在“芒种”前后,修剪深度为树高的 1/2 至 1/3。 7.5 台刈 在“芒种”前后,对过度衰老、病虫害防治无效、减产严重的茶树,进行台刈。 7.6 冻害茶园修剪 “春分”前后,根据茶树冻害程度,剪除受冻枝叶,修剪时将剪口落到枝干鲜活处,要求剪口光滑, 茶树枝条鲜口率应达到 80%以上。 8 土肥水管理 8.1 土壤管理 采用合理耕作、地面覆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 8.2 施肥 8.2.1 根据土壤肥力、茶树长势、制茶种类、预计产量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施肥种类、施肥量 和施肥时间;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提倡平衡施肥。施用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 复合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分别符合 NY/T 525、NY 884、NY 227、GB 15063、GB 18877 的要求; 农家肥在施用前应经过堆沤腐熟等无害化处理。 8.2.2 投产茶园重施基肥(60%-70%),分期追肥(30%-40%)。基肥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有 2 机肥为主。每 667m 宜施用农家肥 3000 kg~5000 kg,并配施饼肥 100kg~150kg。化肥实行以产定肥, 每生产 100 kg 干茶应施纯氮肥 12kg~15kg,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 3.5:1:1;用作基肥的化肥, 以磷钾肥为主,每 667m2 可施磷钾肥 30 kg~50 kg。 8.2.3 追肥按“前促后控”原则,在各季茶叶开采前 20 d~30 d 开沟施入,各次追肥比重为 40%、25%、 20%、15%。有条件的,可在茶芽萌动前 7d~15d 开沟施入适量的速效茶树专用肥。 8.3 灌溉 8.3.1 灌溉原则。根据土壤墒情、茶树长势、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合理的灌水量和灌溉时间。应浇好 “催芽”、“润肥(肥后)”、“越冬”三水,并根据土壤墒情浇好“抗旱水”。 8.3.2 催芽水 2月中旬,浇足催芽水。 4 DB3706/T 79—2021 8.3.3 润肥水 施肥后,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润肥。 8.3.4 越冬水 小雪后、大雪前浇足越冬水,浇水量应达到正常灌水量的2~3倍。 8.3.5 抗旱水 当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应及时浇水抗旱。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茶树主要虫害为茶小绿叶蝉、茶蚜虫、角蜡蚧、黒刺粉虱、茶橙瘿螨、绿盲蝽象等,主要病害为茶 炭疽病、茶轮斑病、茶煤病等。 9.2 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 生物防治,辅以化学防治。 9.3 9.3.1 9.3.2 9.3.3 9.3.4 9.4 9.4.1 农业防治 选用对病、虫害具有抗性或耐性的品种。 合理修剪,及时清除茶园内的病虫残枝,带出园外深埋或销毁。 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法防除杂草。冬季实施清园,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 加强管理,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 2 2 杀虫灯诱杀,每 1 hm ~2 hm 安装 1 盏杀虫灯。 2 9.4.2 粘虫板诱杀,在茶园行中安装粘虫板,每 667m 放置 15~20 个,根据诱虫数量及时更换粘虫板, 一般每 20 d~30 d 更换一次。 2 9.4.3 性诱剂诱杀,采用性诱剂诱杀茶尺蠖、茶刺蛾、茶毛虫等茶树害虫成虫,每 667m 放置 2~3 套 性诱剂。 9.4.4 糖醋液诱杀,按糖:醋:酒:水=1:4:1:16 的比例配制糖醋液,装入广口容器中,放置于茶园间, 2 每 667m 放置 3~4 个,每周更换一次糖醋液。 9.5 生物防治 9.5.1 害。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寄生蜂、蜘蛛、捕食螨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对天敌的伤 9.5.2 以草食动物、植物治草等适宜当地的生物防治措施减少草害发生。 9.5.3 选用微生物或植物源药剂防治病虫害。 9.6 化学防治 5 DB3706/T 79—2021 9.6.1 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9.6.2 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适期与推荐用药见附录 B。喷药时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的 规定。应改进施药技术,提倡侧位低容量喷雾,降低农药用量。 10 茶树越冬防护 10.1 冻害预防 选择抗寒性较强的茶树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形条件;秋季适当采摘,提前石硫合剂 封园。 10.2 越冬防护林 采用黑松、侧柏、银杏等树种在茶园四周建设防护林带(网),进行茶-林间作,在茶园迎风处搭 设围障,在茶树行间设防风障。 10.3 设施越冬 可采用小拱棚、中拱棚、大拱棚或冬暖式大棚辅助茶树越冬。具体要求如下: a)小拱棚。适宜1~2龄茶树,大雪前后扣棚覆膜,膜距叶片10 cm,“春分”前后适时通风炼苗3d~ 5d后揭膜; b)中拱棚、大拱棚。适宜3~4龄茶园,大雪前后扣棚覆膜,“清明”前后通风炼苗3 d~5 d后揭 膜; c)冬暖式大棚。适宜投产茶园,大雪前后扣棚覆膜,“五一”前后通风炼苗3 d~5 d后揭膜,棚 内行间覆膜覆草。 11 鲜叶采摘、贮存和运输 11.1 采摘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不同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合 理采摘。鲜叶采摘时应使用干净卫生、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蓝或篓筐盛装。 11.2 运输 运输鲜叶的工具、器械应干净卫生,运输时不应与其他易污染的物品混运,运输过程中保持空气流 通并避免日晒、雨淋。 11.3 贮存 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存放在清洁、通风、阴凉的场所。 12 生产档案 在茶树栽培管理的全过程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 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检测及相关溯源资料,并保存 3 年以上。 6 DB37
DB3706-T 79-2021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烟台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0:53: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