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养 殖 大 黄 鱼 等 级 评 定 技 术 规 范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g r a d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e d l a r g e y e l l o w c r o a k e r ICS65.150 CCSB50 D B 3 5 0 9 / T 0 0 2 — 2 0 2 2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福建省宁德市地方标 准 2022-11-19发布 2023-01-01实施 DB3509 DB3509/T00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海水产研究所宁德创新研究院、宁德市渔业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 产研究所、宁德师范学院、宁德市蕉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宁德市蔡氏水产有限公司、三都港海洋食品 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全友、韩承义、魏帮鸿、王鲁民、郑汉丰、郑尧、彭士明、韩坤煌、陈小强、 林会洁、陈庆荣、尤信铃、蔡玉春、刘勇、林丽梅、王孝杉。 DB3509/T002—2022 1 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Richardson)等级评定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划分要 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评定要求、标识标注。 本文件适用于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30891水产品抽样规范 NY/T2714农产品等级规格评定技术规范通则 SC/T3101鲜大黄鱼、冻大黄鱼、鲜小黄鱼、冻小黄鱼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肥满度conditionfactor 鱼体去内脏重量与鱼体体长立方数的比值,表征鱼类肥瘦程度和生长情况的指标,数值越小表示鱼 体越瘦。 肥满度以肥满度系数表示,按式(1)计算: K=W/L3×100……………………………………………(1) 式中: K——肥满度系数; W——鱼体去内脏体重,单位为克(g); L——鱼体体长,单位为厘米(cm)。 3.2 黄蓝值bluetoyellowcomponent 表征鱼体色泽黄蓝程度,数值越大表示颜色越黄。 DB3509/T002—2022 23.3 弹性值springiness 表征鱼体肌肉在咀嚼作用过程中,当咀嚼外力撤销时肌肉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程度。 4等级划分要求 4.1基本要求 应符合SC/T3101规定的合格品要求,无畸形,鳍条完整。 4.2等级划分 等级从高到低分为A+、A、B、C、D五个等级,达不到C级判为D级。 4.3规格及年龄 各等级规格及年龄要求见表1。 表1规格及年龄要求 A+级 A级 B级 C级 规格及年龄 ≥900g,≥3龄<900g,≥3龄 ≥150g ≥150g 4.4感官要求 各等级感官要求见表2。 表2感官要求 指标 A+级 A级 B级 C级 外观呈现黄色或金黄色,背鳍基部两侧明显偏黄,有 光泽,体形修长,鳞片完整呈现黄色或金黄色, 有光泽,体形修长, 鳞片完整呈现黄色,有光泽, 体形扁长,鳞片完 整 气味 具有大黄鱼固有气味,无异味 具有大黄鱼固有气味,基本无异味 滋味和 组织鱼香味浓厚,滋味鲜 美,鱼肉呈蒜瓣状鱼香味浓厚,滋味鲜美, 鱼肉呈片状或蒜瓣状鱼正常滋味,鱼肉呈片状 4.5理化指标 各等级理化指标要求见表3。 表3理化指标要求 指标 A+级 A级 B级 C级 肥满度,g/cm3≤1.5 ≤1.7 ≤2.0 体长/体高 ≥3.8 ≥3.5 ≥3.2 DB3509/T002—2022 3尾柄长/尾柄高 ≥4.1 ≥3.6 ≥3.0 体色(黄蓝值) ≥45.0 ≥40.0 ≥25.0 肌肉弹性值,mm ≥1.9 ≥1.3 ≥0.8 肌肉粗脂肪,% ≤8.0 ≤11.0 ≤14.0 5检验方法 5.1基本要求指标 按SC/T3101的规定执行。冻鱼解冻后测定。 5.2年龄 按GB/T18654.4的规定执行,同时查阅养殖生产记录。 5.3肥满度 按GB/T18654.4的规定执行。 5.4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 按GB/T18654.3的规定执行。 5.5体色(黄蓝值) 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5.6肌肉弹性值 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5.7肌肉粗脂肪 按GB5009.6的规定执行。 5.8气味、滋味和组织 将鱼横切取鱼体中部8~10cm完整鱼段,水沸后隔水蒸5~10min,闻气味、尝滋味,取背部鱼肉观 察。 6检验规则 6.1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法 6.1.1组批规则 以同一养殖水体中养殖条件相同的鱼为同一检验批次;加工品按同一加工批次的鱼为同一检验批 次。 DB3509/T002—2022 4 6.1.2抽样方法 按GB/T30891的规定执行。 7评定要求 7.1评定原则 分级工作应依据要求由评定人员实施评定,评定过程应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7.2评定人员 符合NY/T2714对评定人员的要求,应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应具备大黄鱼的感官要求、理化 指标和检验方法等相关知识,并对该产品无偏见。 7.3工作环境 符合NY/T2714对光线、环境、噪音、温度和湿度等要求。 7.4判定规则 7.4.1按照4.2~4.4的要求进行等级评定,同时满足相应等级的指标要求时,则评定为该等级。若不 能同时满足时,应以所有指标中最低等级作为其等级。 7.4.2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在原批次产品中加倍取样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为相应等级。 8标识标注 按NY/T2714和附录C规定执行。 DB3509/T002—2022 5附录A (规范性) 黄蓝值的测定方法 A.1原理 通过色差仪测定样品体色(黄蓝值),根据CIE色空间的Lab,Lch原理,测量得到黄蓝值,正值 为黄,负值为蓝,0为中性色,黄蓝值越大表示体色越黄。 A.2仪器 色差仪:测量区域为Φ8mm,照明区域Φ11mm。 A.3操作过程 A.3.1仪器校准 将色差仪的测试端口对准配套校准白板,垂直、贴紧、放平、保持稳定且不漏光,然后按下测试键 校准,校准过程中不可移动探头。 A.3.2取样测定 样品在送检过程中需避光、低温贮运。取样点如图A.1所示,选取大黄鱼腹部(a1、a2、a3)三个 位点进行测定。其中a1为腹鳍起点处;a2为腹鳍起点与臀鳍起点的中点处;a3为臀鳍起点处。待显示 值稳定后记下数值。 A.3.3结果计算 取a1、2和3三个位点黄蓝值的平均值,即为样品的黄蓝值。 标引序号说明: a1——胸鳍前端; a2——臀鳍前端; a3——a1与a2中间。 图A.1体表黄蓝值测定部位示意图 DB3509/T002—2022 6附录B (规范性) 肌肉弹性值的测定方法 B.1原理 通过质构仪测定样品受静态或动态力时,伴随产生的压力或形变力的变化;通过对力、时间和变形 率进行记录,最终测定样品的弹性值。 B.2仪器 质构仪:使用P/5柱形探头,力量感应元量程1000N,检测速度50mm/min,回升高度:20mm,形变 量,50%,最小起始力:0.2N。 B.3操作过程 B.3.1取样测定 样品在送检过程中需避光、低温贮运。取背部去皮肌肉2cm(长)×2cm(宽)×1cm(厚),取样点如图 B.1所示,分为两块进行测定,每块测两次。 B.3.2结果计算 取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即为样品的弹性值。 图B.1肌肉弹性值测定取样部位示意图

pdf文档 DB3509-T 002-2022 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宁德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09-T 002-2022 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宁德市 第 1 页 DB3509-T 002-2022 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宁德市 第 2 页 DB3509-T 002-2022 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宁德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07 11:34: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