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网最新的团体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11.020 C 05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45/T 2137—2020 银质针治疗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Silver needle acupuncture 2020 - 07 - 24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8 - 20 实施 发 布 DB45/T 2137—2020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治疗范围 .......................................................................... 1 5 操作步骤与要求 .................................................................... 2 6 治疗时间及疗程 .................................................................... 4 7 安全要求 .......................................................................... 4 8 注意事项 .......................................................................... 4 9 应急处置 .......................................................................... 5 I DB45/T 2137—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宣贯。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广西骨伤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平、李玥、林承胜、梁恩龙、曾祥成、唐生云、闭杰武、黎明霞、杨雪梅、 林观梅、李达鹏、李影、莫勇山、黎展文、郭勇飞、谭文澜、王斌、许运坚、祝乾清、蒋泰媛。 III DB45/T 2137—2020 银质针治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质针治疗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治疗范围、操作步骤与要求、治疗时间及疗程、安全 要求、注意事项、应急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区域内银质针治疗技术的运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银质针 从古代“九针”中的提针和长针发展而成的一种针具,针粗1.1 mm,有150 mm、170 mm、190 mm、210 mm等4种长度规格,主要成分是80%以上的白银、20%以下红铜、锌、镍等,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包 括白银含量85%以上电热型银质针。 3.2 银质针疗法 对肌肉、肌腱、关节囊进行密集型深部针刺,具有消除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局 部肌肉痉挛,达到荣养筋骨疗效的针刺疗法。 4 治疗范围 颈椎病、胸背筋膜炎、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终板炎、腰椎术后综合征、 椎体压缩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陈旧性软组织损伤、髋骨关节炎、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痛经等疾病。 1 DB45/T 2137—2020 5 操作步骤与要求 5.1 操作前准备 5.1.1 治疗地点 依法取得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 5.1.2 治疗环境 治疗室设置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安静清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应配备臭氧或紫外线消毒系统和 排烟设施。 5.1.3 治疗部位 脊柱部、肩部、肘部、手部、髋部、膝部、踝部。 5.1.4 患者体位 颈胸部选择俯卧位或俯坐位;腰部选俯卧位或侧卧位;肩部选坐位或侧卧位;肘部选取仰卧位或坐 位;髋部选侧卧位;膝部选仰卧位;踝部选仰卧位或坐位。 5.1.5 医师站位及准备 于患者左、右侧皆可,戴无菌口罩、帽子及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 5.1.6 洗手 应符合WS/T 313的规定。 5.1.7 治疗前评估 完成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呼吸、血糖、凝血四项、输血前四项、血常规等检查。 5.1.8 知情同意书签署 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5.2 操作方法 5.2.1 定位 5.2.1.1 脊柱部定位 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整个脊柱部。确定颈胸腰椎棘突(颈 2 以下)的定位,针对患者诊断的结果 及病情,在病变处及病变相关脊柱棘突旁开 0.5 cm~2.5 cm 的区域内,用医用灭菌皮肤记号笔依次作 1~ 3 排纵向的进针定位点标记,两个定位点距离 0.5 cm~1.5 cm,如患者为单侧腰腿痛,则健侧可适量减 少定位点数;如伴有臀部疼痛者,可在臀部定位。 5.2.1.2 肩部定位 患者坐位(屈肘、患肢不悬空)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整个肩关节。后侧布针区域为患侧肩胛骨轮廓 于后背体表投影部分,即上缘为肩胛冈往上 1 cm,内侧边界为触及肩胛骨内侧缘,外侧边界为触及肩胛 骨外侧缘,下缘即肩胛下角处。外侧布针区域,上缘为肩峰做水平连线至肩胛骨外 1/3 处,前侧缘为喙 2 DB45/T 2137—2020 突至腋前横纹做一连线,连线最远可放射至肱骨上 1/3 处(肱骨体三角肌粗隆),后侧缘为肩胛骨外 1/3 处至腋后横纹做一连线,连线最远可放射至肱骨体三角肌粗隆。用医用灭菌皮肤记号笔在以上区域内依 次作 2~3 行定位点标记,两个定位点距离 0.5 cm~1.5 cm。 5.2.1.3 肘部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屈肘置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整个肘关节。在肘关节的肱骨外上髁、桡骨前 缘、外侧肘横纹、肱骨外侧缘形成连线的区域内用医用灭菌皮肤记号笔依次作2~3行定位点标记,两个 定位点距离0.5 cm~1.5 cm。 5.2.1.4 手部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部置于治疗床上,手背朝上,充分暴露整个腕关节及手部。在腕关节、掌 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关节囊区域内用医用灭菌皮肤记号笔依次作1~4个定位点标记,两个定位点距离为 0.3 cm~0.5 cm。 5.2.1.5 髋部定位 患者侧卧位,充分暴露整个髋关节。在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髂前上棘与髂胫束前缘连线、髂 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坐骨结节与髂胫束上1/3处连线的“四边形”区域内进行密集型纵形布针,包 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髂胫束上端处等,以大转子为中心,由外向内纵形布针8~10行,行距 1.0 cm~1.5 cm,针距0.3 cm~1.5 cm。用医用灭菌皮肤记号笔依次作4~5行定位点标记,两个定位点距 离0.5 cm~1.5 cm。 5.2.1.6 膝部定位 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整个膝关节。沿髌骨周围及内外侧副韧带0.5 cm~2.0 cm处用医用灭菌皮肤 记号笔依次作2~3行定位点标记,两个定位点距离0.5 cm~1.0 cm。 5.2.1.7 踝部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踝部置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踝关节。避开足背动脉,在内外踝顶点处,沿 胫腓骨前下后缘及跟骨上方0.5 cm~1.5 cm的区域内用医用灭菌皮肤记号笔依次作2~3行定位点标记, 两个定位点距离0.5 cm~1.5 cm。 5.2.1.8 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疼痛范围较大,可适当增加定位点的数量。 5.2.2 消毒及皮下麻醉 进针点定位完毕后,术者戴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按手术消毒范围进行皮肤常规消毒, 消毒范围超定位点 15 cm。用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配成皮下麻醉药,以 4 号半皮试针头平刺进入定位皮 下,每个定位点注射 0.05 mL~0.10 mL,形成皮丘。 5.2.3 针刺操作 术者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规格的无菌银质针,依次在定位点朝深层病变方向垂直进针,直达骨 面或肌膜附着所需深度。针刺部位以肢体的阳性面为主,不得于颈前方、腋窝、腘窝、肘窝重要血管神 经较集中的部位针刺。肩部针刺,在靠近肱骨和肩锁关节处可直刺或斜刺,可达骨面,不得提插旋转。 3 DB45/T 2137—2020 髋部针刺,该位置血管神经较为丰富,针刺深度视情况而定不宜直达骨面,操作过程中不得使用提插捻 转手法。膝部针刺,在靠近髌缘第一行针斜进入髌骨下及膝关节腔内,可达骨关节面,不得提插旋转。 髌缘外第2、3行针可垂直股骨、胫骨进针,达到骨面。 5.2.4 铺巾及装艾柱 使用无菌包布或棉垫覆盖针与针之间皮肤及周围暴露皮肤,布巾钳固定包布或棉垫。以 95%医用 酒精浸泡艾柱后将艾柱插到每一根银质针尾上,点燃艾柱,如患者感觉过烫,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喷洒 针身降温。 5.2.5 出针 口。 待艾柱燃烧完毕后,拔出银质针,按压针口5 min~10 min止血,碘伏常规消毒,无菌棉垫覆盖针 5.2.6 治疗护理 5.2.6.1 治疗前 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健康教育;患者沐浴更衣,排空二便。 5.2.6.2 治疗中 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燃艾时做好防烫伤措施。 5.2.6.3 治疗后 指导患者 48 小时之内针口不接触水,术后给予康复新液外敷、红外线辐射灯照射针口等;观察施 针部位有无皮下瘀斑、硬结等;银质针针具的处理应按照 WS/T 367 的要求执行。 6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疗程1~3次,每周1次。 7 安全要求 7.1 7.2 7.3 7.4 进针时慎提插捻转。 治疗场所应注意防火及通风排烟。 患者暴露部位,应用包布遮盖。 温针时应避免针身温度过高烫伤,温度过高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喷洒针身降温。 8 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不得进行针刺:

pdf文档 DB45-T 2137-2020 银质针治疗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137-2020 银质针治疗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137-2020 银质针治疗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137-2020 银质针治疗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5:16: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